餘糧丸

YU L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6%
肺經 15%
胃經 14%
心經 7%
膀胱經 6%
腎經 6%
心包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餘糧丸」方劑組成與功效

方劑組成:

  • 海金沙: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止血。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 豨薟草: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益母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
  • 百草霜: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消腫。
  • 香附:辛散苦降,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止癢。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白荳蔻: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 脫力勞傷:身體虛弱、疲勞,四肢無力。
  • 黃病:泛指黃疸病,皮膚和鞏膜發黃,尿液發黃。
  • 一切黃胖病:泛指由黃疸引起的各種疾病,包括皮膚發黃、肥胖、水腫等。

總結:

中藥方劑「餘糧丸」,組成包括海金沙、白礬、豨薟草、益母草、百草霜、香附、茵陳蒿、陳皮、砂仁、白荳蔻、木香、生地黃、當歸、白芷、川貝母、花椒、延胡索,主治功效為脫力勞傷、黃病、一切黃胖病。

傳統服藥法


餘糧石(醋煅)1斤,海金沙(醋炒)2兩,皂礬(浮麥醋炒)4兩,豨簽草(酒炒)2兩,益母草(蜜酒炒)2兩,百草霜(醋炒)2兩,香附(童便浸、鹽酒炒)4兩,茵陳(酒炒)2兩,烏龍尾(醋酒炒)2兩,廣皮(焙)2兩,砂仁(薑汁炒)2兩,白蔻仁(烘)2兩,松羅萊(焙脆)2兩,木香(曬)2兩,生地(酒煮,曬)2兩,歸身(炒)2兩,白芷(曬)2兩,陳香櫞(切片,曬)2兩,川貝母(去心,曬)2兩,川椒(曬)2兩,延胡索(酒炒)2兩,漆渣(炒煙盡)2兩。
上以大棗六斤煮,取肉作丸,如豌豆大。
朝7暮8,開水送下,以病癒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海金沙、白礬、豨簽草、益母草、百草霜、香附、茵陳蒿、陳皮、砂仁、白荳蔻、木香、生地黃、當歸、白芷、川貝母、花椒、延胡索均具有滋陰清熱、利水消腫之功,共奏滋陰清熱、利水消腫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胰臟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酒渣癬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餘糧丸, 出處:《種福堂方》卷四。 組成:皂礬8兩(用紅醋2茶杯,煅至通紅色,放地上出火毒),餘糧石4兩(醋煅7次),砂仁4錢(薑汁炒),白豆蔻3錢,枳殼4錢(炒),厚朴4錢(炒),真廣皮3錢,乾漆1兩(炒到煙盡),白芷2錢,川貝母2錢,鐵梗茵陳5錢(不見火),海金沙1錢,益母草5錢,廣木香2錢,地骨皮2錢。 主治:脫力勞傷,腫脹,婦女乾血勞,産後朝涼暮熱,男婦反胃、噎膈、腹痛、小兒吃泥土、生米等物,及積年虛黃、脫力黃疸等症。

餘糧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六。 組成:餘糧石(醋煅)1斤,海金沙(醋炒)2兩,皂礬(浮麥醋炒)4兩,豨簽草(酒炒)2兩,益母草(蜜酒炒)2兩,百草霜(醋炒)2兩,香附(童便浸、鹽酒炒)4兩,茵陳(酒炒)2兩,烏龍尾(醋酒炒)2兩,廣皮(焙)2兩,砂仁(薑汁炒)2兩,白蔻仁(烘)2兩,松羅茶(焙脆)2兩,木香(曬)2兩,生地(酒煮,曬)2兩,歸身(炒)2兩,白芷(曬)2兩,陳香櫞(切片,曬)2兩,川貝母(去心,曬)2兩,川椒(曬)2兩,延胡索(酒炒)2兩,漆渣(炒煙盡)2兩。 主治:脫力勞傷黃病,及一切黃胖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