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氣防風湯

YING QI FA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心經 9%
三焦經 9%
肝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7%
膀胱經 6%
胃經 6%
膽經 5%
心包經 4%
肺經
脾經
心經
三焦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迎氣防風湯」

迎氣防風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熱感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悶、腹脹、噁心、嘔吐、泄瀉等症狀。

組成:

  • 防風
  • 羌活
  • 陳皮
  • 人參
  • 甘草
  • 藁本
  • 青皮
  • 白荳蔻
  • 黃柏
  • 升麻
  • 柴胡
  • 黃耆

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
  • 白荳蔻

    • 性味:溫、辛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 柴胡

    • 性味:微寒,味微苦
    • 歸經:肝、膽經
    •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陳皮

    • 性味:溫、苦、辛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
  • 防風

    • 性味:溫、微苦
    • 歸經:肺、脾、膀胱經
    • 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
  • 藁本

    • 性味:溫、辛
    • 歸經:肝、腎二經
    • 功效: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
  • 黃柏

    • 性味:寒、苦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
  • 黃耆

    • 性味:溫、甘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
  • 羌活

    • 性味:辛溫
    • 歸經:風池穴、經外奇穴
    • 功效: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青皮

    • 性味:辛、溫、微苦
    • 歸經:肝、脾、胃經
    • 功效: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
  • 人參

    • 性味:甘、微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
  •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
    • 歸經:肝、膽、脾、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

主治

風熱之邪侵犯肺臟,肺氣運行不暢,鬱結嚴重,導致肩背疼痛,出汗,小便次數多但每次量少。

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

禁忌

陰虛、內熱、熱咳、喘證,以及孕婦忌服。

總結

迎氣防風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一種複方中藥,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疏肝理氣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熱感冒、頭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胸悶、腹脹、噁心、嘔吐、泄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防風5分,羌活5分,陳皮5分,人參5分,甘草5分,藁本3分,青皮3分,白豆蔻2分,黃柏2分,升麻4分,柴胡1錢,黃耆(蜜水炒)1錢。
瀉風熱。
上銼一劑。
水煎,食後溫服。
面白脫色氣短者不可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辛溫解表藥、苦寒清熱藥、甘溫補益藥、辛香理氣藥組成。防風、羌活、藁本、升麻、柴胡、黃柏辛溫解表,散風除熱;陳皮、甘草、白荳蔻、黃耆甘溫補益,緩急和中;人參、青皮辛香理氣,行氣止汗。諸藥合用,共奏疏風解表、宣肺止汗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風熱感冒初起,症狀較輕時使用。若風熱較重,可加用大青葉、薄荷等清熱解毒藥;若肺氣鬱甚,可加用鬱金、香附等理氣藥;若汗出較多,可加用知母、黃連等止汗藥。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容易焦慮恐懼肩關節痛背痛頻尿容易憂鬱肩前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迎氣防風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防風5分,羌活5分,陳皮5分,人參5分,甘草5分,藁本3分,青皮3分,白豆蔻2分,黃柏2分,升麻4分,柴胡1錢,黃耆(蜜水炒)1錢。 主治:瀉風熱。主治:風熱乘肺,肺氣鬱甚,肩背痛,汗出,小便數而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