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中丹

YI ZHO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26%
肺經 20%
肝經 13%
心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益中丹

組成:高良薑、乾薑、半夏、橘皮

整體功效:溫中和胃,降逆止嘔。

主治太陰病,食則吐,胃中痛,腹脹時噫者。

:太陰病,是指脾胃虛寒所致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嘔吐、腹脹等症狀。益中丹由高良薑、乾薑、半夏、橘皮等中藥組成,具有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太陰病。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太陰病,食則吐,胃中痛,腹脹時噫者,益中丹主之。"
  • 金匱要略》:"太陰病,吐利,食則吐,胃中痛,腹脹時噫者,益中丹主之。"

傳統服藥法



益真氣,補虛憊。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 高良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
  • 半夏:具有降逆止嘔、消痰開胃的功效。
  • 橘皮:具有理氣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益中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 益中丹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過量服用。
  • 益中丹不宜與其他溫熱性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腹中有鳴叫聲遺精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嗜眠症(嗜睡症)男性勃起障礙(陽痿)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胃下垂噯氣腹瀉夜間盜汗心情煩燥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益中丹,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九。 組成:高良薑2兩,乾薑2兩,半夏4兩,橘皮4兩。 主治:太陰病,食則吐,胃中痛,腹脹時噫者。

益中丹,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八。 組成:鹿茸(蜜炙)2錢半,丁香2錢半,木香2錢半,茴香(炒)2錢半,山藥2錢半,黃耆(蜜炙)2錢半,木通(油炒)2錢半,官桂(去皮)2錢半,乾薑(炮)2錢半,青鹽2錢半,石斛2錢半,天雄(炮)2錢半,附子(炮)2錢半,鵝管石(火煅,酒淬)2錢半,陽起石(火煅,酒淬)2錢半,肉豆蔻2錢半,川牛膝(酒浸,焙)2錢半,破故紙(炒)2錢半,葫蘆巴(炒)2錢半,菟絲子(酒浸,焙)2錢半,金鈴子(去核)2錢半,覆盆子2錢半,熟地黃(酒浸,焙)2錢半,蓽澄茄2錢半,馬蘭花(醋炒)2錢半,肉蓯蓉(酒浸,焙)2錢半,韭子(酒浸,焙)2錢半,沉香1錢1字,人參1錢1字,麝香3字。 主治:益真氣,補虛憊。主治:下焦傷竭,臍腹絞痛,兩脅脹滿,飲食減少,肢節煩疼,手足麻痹,腰腿沉重,行步艱難,目視茫茫,夜夢鬼交,遺泄失精,神氣不爽,陽事不舉,小便滑數,氣虛腸鳴,大便自利,虛煩盜汗,津液內躁。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