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散邪湯

YI YUAN SAN X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5%
肝經 14%
肺經 13%
腎經 12%
胃經 1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元散邪湯」是一種傳統的複方中藥,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散寒、止痛等功效。

益元散邪湯的主要成分包括: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益元散邪湯的主治功效包括:

  • 元氣太虛:身體虛弱,抵抗力差。
  • 脈大無力:脈搏大而無力,表示氣血虛弱。
  • 外感寒邪:由於接觸寒冷而引起的疾病。
  • 憎寒壯熱:怕冷,發高燒。
  • 身痛頭痛:身體疼痛,頭部疼痛。
  • 或嘔惡泄瀉:可能會嘔吐,腹瀉。

益元散邪湯的使用方法:

益元散邪湯通常以湯劑形式服用,每日一次,連續服用7-10天。也可以根據醫生的指導,調整服用法和用量。

益元散邪湯的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患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人不宜服用。
  • 服用其他藥物時,應諮詢醫生是否可以同時服用益元散邪湯。

益元散邪湯的注意事項:

  • 服用益元散邪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益元散邪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益元散邪湯後,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益元散邪湯是一種傳統的複方中藥,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散寒、止痛等功效。益元散邪湯可以治療元氣太虛、脈大無力、外感寒邪、憎寒壯熱、身痛頭痛、或嘔惡泄瀉等疾病。益元散邪湯的使用方法一般是每日一次,連續服用7-10天。益元散邪湯的禁忌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患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人不宜服用。服用益元散邪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應避免飲酒,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傳統服藥法


當歸2-3錢,白芍(煨)1錢半,陳皮1錢,白朮3-4錢,熟地3-4錢,山藥2錢,甘草(炙)1錢,黃耆(蜜炒)1錢半,麻黃(去節)8分,桂枝1錢,生薑(煨)1錢半。
頭痛,加川芎、白芷各1錢,北細辛2分;泄瀉,去當歸,加萆薢4錢,茯苓1錢,木香(煨)3分;三陽並病,加柴胡2錢。
水煎,熱服。略蓋以取微汗。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當歸、白芍、陳皮、白朮、熟地黃、山藥、甘草、黃耆、麻黃、桂枝、生薑等中藥組成。其中,當歸、白芍、陳皮、白朮、熟地黃、山藥、甘草等中藥具有益氣和中的功效;黃耆、麻黃、桂枝、生薑等中藥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溫陽散寒、益氣和中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益元散邪湯, 出處:《會約》卷三。 組成:當歸2-3錢,白芍(煨)1錢半,陳皮1錢,白朮3-4錢,熟地3-4錢,山藥2錢,甘草(炙)1錢,黃耆(蜜炒)1錢半,麻黃(去節)8分,桂枝1錢,生薑(煨)1錢半。 主治:元氣太虛,脈大無力,外感寒邪,憎寒壯熱,身痛頭痛。或嘔惡泄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