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腎調經湯

YI SHEN DIAO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婦科治療學》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腎經 26%
脾經 13%
心經 10%
心包經 4%
膀胱經 3%
肺經 3%
胃經 3%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益腎調經湯」,主要成分包括杜仲、續斷、熟地黃、當歸、白芍、益母草、艾葉、巴戟天、烏藥等九種藥材,具有益腎、調經的功效。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可增強體能、免疫力,增生殖、內分泌系統機能,強筋骨,止崩漏,利尿通淋,消腫止痛,安胎。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可增強體能、免疫力,增生殖、內分泌系統機能,強筋骨,止崩漏,利尿通淋,消腫止痛,安胎。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益母草具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等功效,可調節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收縮或抑制過強收縮,緩解子宮痙攣,適用於各種月經病。

艾葉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能夠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症狀。巴戟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烏藥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益腎調經湯,具有益腎、調經的功效,可治療腎虛:腎氣不足,機能減弱。經來色淡而多:月經顏色變淡,經血量增多。經後腹痛腰痠:月經後出現腹痛、腰痠的症狀。肢軟無力:四肢無力,身體乏力。脈沉弦無力:脈象沉細而無力,弦脈為脈象之一,主血虛、肝鬱、痰濕、腎虛等證。

傳統服藥法


杜仲3錢,續斷3錢,熟地3錢,當歸2錢,白芍(炒)3錢,益母草4錢,焦艾3錢,巴戟3錢,烏藥3錢。
溫腎調經。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杜仲、續斷、熟地黃補益肝腎,當歸、白芍養血活血,益母草、艾葉活血調經,巴戟天、烏藥補腎壯腰。諸藥合用,共奏補腎調經、活血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偏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月經腹痛慢性腎衰竭腰痛

相同名稱方劑


益腎調經湯,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杜仲3錢,續斷3錢,熟地3錢,當歸2錢,白芍(炒)3錢,益母草4錢,焦艾3錢,巴戟3錢,烏藥3錢。 主治:溫腎調經。主治:腎虛,經來色淡而多,經後腹痛腰痠,肢軟無力,脈沉弦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