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方黃耆丸

YI FANG HUANG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腎經 16%
脾經 16%
心經 11%
膀胱經 10%
肺經 10%
胃經 8%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異方黃耆丸」

中藥方劑「異方黃耆丸」,主要成分有:黃耆、茴香、烏頭、苦楝子、烏藥、沙苑子、白蒺藜、赤小豆、防風、花椒、地龍、海桐皮、威靈仙、陳皮。

主治功效

「異方黃耆丸」主治功效包括:

  • 腎臟風上攻頭目:腎臟風火上攻頭部,導致頭暈目眩。
  • 面虛腫:臉部浮腫虛胖。
  • 兩耳常鳴:雙耳經常鳴響。
  • 或如風雨流註:耳內有風雨流動的聲音。
  • 腳膝癢痛:腳、膝蓋疼痛,且瘙癢難耐。
  • 註破生瘡:皮膚破損,形成瘡口。
  • 腳心隱痛:腳心隱隱作痛。
  • 行履艱難:行走困難。
  • 腿膝腰胯冷疼:腿、膝蓋、腰部、胯骨疼痛,且感覺寒冷。
  • 四肢無力:四肢無力,容易疲倦。
  • 小便滑數:小便次數多,且小便清澈。

組成介紹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花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地龍

中藥地龍具有多種傳統功效,歸肝、腎經。其味鹹、性微寒,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海桐皮

海桐皮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威靈仙

威靈仙味甘、辛,性溫,歸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茴香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赤小豆

中藥赤小豆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

沙苑子

沙苑子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的功效。

總結

「異方黃耆丸」的主要成分及其藥理功效如下: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苦楝子:清熱解毒、殺蟲、止瀉。
  •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沙苑子: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 白蒺藜:平肝熄風、清肝明目、解毒。
  • 赤小豆: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地龍: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
  • 海桐皮: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
  • 威靈仙: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炙)、舶上茴香(炒)、川烏頭(生,去皮臍)、川苦楝、烏藥、沙苑、白蒺藜、赤小豆(比余藥如增尤妙)、防風(去蘆)、川椒(去目合口,炒出汗)、地龍(去土)、川狼毒、海桐皮、威靈仙、陳皮(去白)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茶、酒任下,早、晚食前各1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為君藥,具有補氣固表的功效;茴香、烏頭、苦楝子、烏藥、沙苑子、白蒺藜、赤小豆、防風、花椒、地龍、海桐皮、威靈仙、陳皮等均為祛風除濕之藥,配伍使用,共奏補氣固表、祛風除濕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固表、祛風除濕的功效,適合於腎臟風上攻頭目,面虛腫,兩耳常鳴,或如風雨流註,腳膝癢痛,註破生瘡,腳心隱痛,行履艱難,腿膝腰胯冷疼,四肢無力,小便滑數等症。但本方性味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異方黃耆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黃耆(蜜炙)、舶上茴香(炒)、川烏頭(生,去皮臍)、川苦楝、烏藥、沙苑、白蒺藜、赤小豆(比餘藥如增尤妙)、防風(去蘆)、川椒(去目合口,炒出汗)、地龍(去土)、川狼毒、海桐皮、威靈仙、陳皮(去白)各等分。 主治:腎臟風上攻頭目,面虛腫,兩耳常鳴,或如風雨流註,腳膝癢痛,註破生瘡,腳心隱痛,行履艱難,腿膝腰胯冷疼,四肢無力,小便滑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