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化毒丸

YI ZI HUA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胃經 18%
心經 17%
脾經 16%
肺經 9%
腎經 7%
小腸經 2%
大腸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膀胱經 0%
膽經 0%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乙字化毒丸」

白癬皮: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

穿山甲: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琥珀:安神鎮靜、止血、活血化瘀、清肺熱利咽、化腐生肌以及清熱利尿。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牛黃: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鬱金: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雄黃: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

月季花:清熱、涼血、解毒、活血。

總結:

中藥方劑「乙字化毒丸」,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治療梅瘡的毒氣聚集在肝膽兩條經絡中,在體內引起筋骨疼痛,侵襲脅肋,從頭到腳,翻身都很困難,手不能舉起,腳不能走動。有時頸部會腫塊,有時會潰爛,或者傳染到其他經絡,引起其他疾病。

傳統服藥法


牛黃5分,丁香5分,牙皂5分,琥珀(須擇體堅燥者用之)1錢,鬱金1錢,生生乳1錢,朱砂5錢5分,雄黃5錢5分,月月紅5錢5分,白鮮皮5錢5分,乳香5錢5分,川山甲5錢5分,制大黃2錢,僵蠶4錢。
制生生乳法:煅煉3錢,雲母石2錢5分,消石(即盆消)1兩6錢,朱砂液(即朱水色粉紅者為上)9錢6分,晉礬1兩2錢,綠礬1兩8錢,食鹽半兩,枯礬5錢6分,青鹽3錢5分,上件共研不見星,入羊錫罐內,三方一頂火,俟藥化,面上有霜頭起離火,候冷用鐵盞蓋扎,鹽泥固濟,待罐口泥乾,入八卦爐內,先用文火,候盞底熱微,微擦水,加炭平口,用武火,三香足離火,先用甘草2錢,牙皂2錢,煎濃汁收盞底白丹砂,棉紙包裹,浸汁內片時取出,連紙埋土中3日夜,取來曬乾,每兩加冰7釐,麝7釐,辰砂9分,共研極細,外用乳香1錢2分,滾水燉化,和前末研勻為丸,每重1錢1分,外以黃蠟封固,即名生生乳。
上為末,用神曲末5錢打稠糊入藥搗勻為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為衣,每早空心服13丸,每晚空心服九丸,人參湯送下;炒米湯亦可。兼用煎劑調理,病去藥減,如余邪未盡,藥不可撤。
百日內勿使大勞大怒。順時調理。
余用生生乳配風藥而治大麻風,配癆藥而治傳屍癆,配蟲藥而治諸蟲疾,配膈藥而治噎塞翻胃,配瘡藥而治頑毒頑癬,久漏骨痛,種種奇效,不獨治廣瘡毒氣之聖藥也。大凡藥性與稟性有異,人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牛黃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丁香、豬牙皂、琥珀、鬱金、硃砂、雄黃、月季花、白癬皮、乳香、穿山甲均為臣藥,具有化痰散結、解毒消腫的功效;大黃為佐藥,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白僵蠶為使藥,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化痰散結、解毒消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毒性,臨床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

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

相同名稱方劑


乙字化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牛黃5分,丁香5分,牙皂5分,琥珀(須擇體堅燥者用之)1錢,鬱金1錢,生生乳1錢,朱砂5錢5分,雄黃5錢5分,月月紅5錢5分,白鮮皮5錢5分,乳香5錢5分,川山甲5錢5分,制大黃2錢,僵蠶4錢。 主治:梅瘡毒結於肝膽二經,內作筋痛,攻走脅肋,上至於頭,下至於足,轉側艱難,手不能舉,足不能步,或頸項發塊,或破爛上下,或傳他經致生別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