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癇無雙丸

YI XIAN WU S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7%
心經 17%
肝經 16%
胃經 10%
腎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3%
膀胱經 2%
心包經 0%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醫癇無雙丸」

組成:

  •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硃砂: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酸棗仁: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 珍珠: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金箔:具有引經導藥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 癲癇病症。

總結:

中藥方劑「醫癇無雙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可治療癲癇病症。方中各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傳統服藥法


制南星1兩,法半夏1兩,歸身1兩,生地1兩,石膏1兩,志肉5錢,麥冬5錢,酸棗仁5錢,辰砂5錢,人參5錢,白朮5錢,陳皮5錢,川連5錢,白附5錢,牛膽黃5錢,荊芥穗5錢,獨活5錢,犀角5錢,白苓5錢,僵蠶5錢,天麻7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口服。

方劑組成解釋


醫癇無雙丸由天南星、半夏、皂莢、生薑、川芎、當歸、石膏、天麻、白僵蠶、生地黃、荊芥、硃砂、獨活、犀角、茯苓、遠志、麥門冬、白朮、陳皮、酸棗仁、黃芩、黃連、白附子、珍珠、甘草、金箔等中藥組成。

天南星、半夏、皂莢、生薑具有化痰散結、止咳平喘的功效。川芎、當歸、石膏、天麻、白僵蠶、生地黃、荊芥、硃砂、獨活、犀角、茯苓、遠志、麥門冬、白朮、陳皮、酸棗仁、黃芩、黃連、白附子、珍珠、甘草、金箔具有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3.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4.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5.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6. 服用本方期間,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相關疾病


癲癇多痰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醫癇無雙丸, 出處:《醫鈔類編》卷十四。 組成:制南星1兩,法半夏1兩,歸身1兩,生地1兩,石膏1兩,志肉5錢,麥冬5錢,酸棗仁5錢,辰砂5錢,人參5錢,白朮5錢,陳皮5錢,川連5錢,白附5錢,牛膽黃5錢,荊芥穗5錢,獨活5錢,犀角5錢,白苓5錢,僵蠶5錢,天麻7錢。 主治:癲、狂、癇。

醫癇無雙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南星1兩,半夏1兩(二味用白礬、皂角、生薑煎湯浸1日夜透,切片,随湯煮乾,去研、皂、薑不用),川芎3錢,歸身(酒洗)1兩,軟石膏1兩,天麻7錢,僵蠶5分,生地黃(酒炒)1兩,荊芥穗5錢,辰砂5錢,川獨活5錢,烏犀角5錢,白茯苓(去皮)1兩,(扌柬??)參1兩,遠志(甘草水泡,去心)5錢,麥冬(去心)5錢,白朮(去蘆油)5錢,陳皮(去白)5錢,酸棗仁(炒)5錢,黃芩3錢,川黃連(去毛)5錢,白附子(煨)3錢,珍珠3錢,甘草3錢,金箔30片。 主治:祛風化痰,降火補益,養血理脾,寧心定志。主治:癇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