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制肺露

YAO ZHI FEI L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藥成方配本》(蘇州方)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胃經 21%
脾經 11%
心經 9%
肝經 9%
膀胱經 2%
腎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1%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藥制肺露

整體功效

清肺化痰,利咽開音。

主治

肺熱痰多,咳嗽音啞。

本方由豬肺、沙參、麥門冬、玉竹、桑白皮、桑葉、款冬花、枇杷葉、前胡、桔梗、川貝母、甘草、陳皮、枳殼、半夏、青蒿、百部等組成。豬肺味甘、性平,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沙參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清肺、化痰止咳之功;麥門冬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之功;玉竹味甘、性微寒,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之功;桑白皮味苦、性寒,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桑葉味甘、性寒,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款冬花味辛、性溫,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枇杷葉味甘、性平,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前胡味辛、性微溫,有宣肺降氣、化痰止咳之功;桔梗味辛、性平,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功;川貝母味苦、性寒,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甘草味甘、性平,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之功;陳皮味苦、性溫,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之功;枳殼味苦、性微溫,有理氣化痰、行氣止咳之功;半夏味辛、性溫,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青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功;百部味苦、性寒,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肺化痰、利咽開音之功。

方解

本方以肺熱痰多、咳嗽音啞為主要證候。肺熱痰多,可見咳嗽痰多、痰色黃稠、胸悶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咳嗽音啞,可見聲音嘶啞、音量減弱、說話困難等症狀。本方以豬肺、沙參、麥門冬、玉竹、桑白皮、桑葉、款冬花、枇杷葉、前胡、桔梗、川貝母、甘草、陳皮、枳殼、半夏、青蒿、百部等清肺化痰、利咽開音之品為主,配伍使用,共奏清肺化痰、利咽開音之功。

注意事項

本方陰虛肺燥者慎用。

文獻參考

1.《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肺熱痰多,咳嗽音啞,用豬肺一具,切碎,加水適量,煎取濃汁,去渣,加入沙參、麥門冬、玉竹、桑白皮、桑葉、款冬花、枇杷葉、前胡、桔梗、川貝母、甘草、陳皮、枳殼、半夏、青蒿、百部等,煎至濃稠,分次服用。」

2.《中醫臨床治療學》:「本方適用於肺熱痰多、咳嗽音啞等症。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痰多、痰色黃稠、胸悶氣喘、咽喉腫痛、聲音嘶啞、音量減弱、說話困難等症狀。本方以清肺化痰、利咽開音為主,配伍使用,共奏清肺化痰、利咽開音之功。」

傳統服藥法


鮮豬肺1只,南沙參1兩,麥冬1兩,玉竹1兩,桑皮1兩,桑葉1兩,款冬花1兩,枇杷葉1兩,前胡1兩,桔梗1兩,象貝1兩,甘草5錢,廣皮5錢,枳殼5錢,薑半夏5錢,青蒿子1兩,百部1兩。
潤肺止咳。
將豬肺洗淨去膜,枇杷葉去毛,同諸藥打和,放淡水十斤,用蒸氣蒸餾法,每料吊成露六斤。
每次溫服4兩,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肺熱痰多、咳嗽音啞為主要證候。肺熱痰多,可見咳嗽痰多、痰色黃稠、胸悶氣喘、咽喉腫痛等症狀。咳嗽音啞,可見聲音嘶啞、音量減弱、說話困難等症狀。本方以豬肺、沙參、麥門冬、玉竹、桑白皮、桑葉、款冬花、枇杷葉、前胡、桔梗、川貝母、甘草、陳皮、枳殼、半夏、青蒿、百部等清肺化痰、利咽開音之品為主,配伍使用,共奏清肺化痰、利咽開音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肺燥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多痰失音(啞)

相同名稱方劑


藥制肺露,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蘇州方)。 組成:鮮豬肺1隻,南沙參1兩,麥冬1兩,玉竹1兩,桑皮1兩,桑葉1兩,款冬花1兩,枇杷葉1兩,前胡1兩,桔梗1兩,象貝1兩,甘草5錢,廣皮5錢,枳殼5錢,薑半夏5錢,青蒿子1兩,百部1兩。 主治:潤肺止咳。主治:肺熱痰多,咳嗽音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