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托黃耆散

NEI TUO HUANG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3%
肺經 11%
大腸經 8%
胃經 8%
腎經 5%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內托黃耆散 」,主要成分有:當歸、白芍、川芎、白朮、陳皮、穿山甲、皁刺、黃耆、檳榔、肉桂。中藥「 內托黃耆散 」主治功效是:中搭手,體內氣血虛弱,瘡口無法發展和生長。懸癰已經潰爛。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川芎: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穿山甲: 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

皁刺: 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黃耆: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檳榔: 破滯、散邪、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肉桂: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中藥方劑「 內托黃耆散 」主要用於治療中搭手,體內氣血虛弱,瘡口無法發展和生長。懸癰已經潰爛。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請務必就醫。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白芍(炒)1錢,川芎1錢,白朮(土炒)1錢,陳皮1錢,穿山甲(炒,研)1錢,皂刺1錢,黃耆1錢,檳榔3分,紫肉桂5分。水2鐘,煎8分,食前服。

方劑組成解釋


內托黃耆散由當歸、白芍、川芎、白朮、陳皮、穿山甲、皂刺、黃耆、檳榔、肉桂等十味中藥組成。其中,當歸、白芍、川芎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白朮、陳皮具有健脾燥濕、理氣和中的作用;穿山甲、皂刺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黃耆、檳榔具有補氣固表、止血止痛的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補氣活血、消腫排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內托黃耆散具有補氣活血、消腫排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內托黃耆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黃耆、連翹、葛根、甘草各等分。 主治:諸瘡證。

內托黃耆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陳皮1錢,白朮1錢,黃耆1錢,白芍1錢,穿山甲1錢,角刺1錢,檳榔3分。 主治:潰膿。主治:臟毒已成,紅色光亮,已欲作膿者。

內托黃耆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四。 組成:當歸1錢,白芍(炒)1錢,川芎1錢,白朮(土炒)1錢,陳皮1錢,穿山甲(炒,研)1錢,皂刺1錢,黃耆1錢,檳榔3分,紫肉桂5分。 主治:中搭手,氣血虛,瘡不能發長者。懸癰已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