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梔子茵陳湯

FU LING ZHI ZI YIN C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0%
心經 9%
三焦經 6%
膽經 4%
膀胱經 3%
腎經 2%
大腸經 2%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茯苓梔子茵陳湯

茯苓梔子茵陳湯,是一首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穀疸。穀疸是指因飲食不節,或飲食不潔,傷及脾胃所致的以腹瀉便溏、腹痛腹脹、食慾不振、面色萎黃、消瘦乏力等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茯苓梔子茵陳湯的組成如下:

  •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枳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 豬苓: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 青皮: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茯苓梔子茵陳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可治療穀疸。

傳統服藥法


茵陳葉1錢,茯苓(去皮)5分,梔子仁3錢,蒼朮(去皮,炒)3錢,白朮3錢,黃芩(生)6分,黃連(去領)2分,枳實(麩炒)2分,豬苓(去皮)2分,澤瀉2分,陳皮2分,漢防己2分,青皮(去白)1分。上(口父)咀,作1服。用長流水3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谷疸:元顏正卿丙黃二月間,因官事勞役,飲食不節,心火乘脾,脾氣虛弱。又以恚怒,氣逆傷肝,心下痞滿,四肢困倦,身體麻木,次傳身目俱黃,微見青色顏黑,心神煩亂,怔仲不安,兀兀欲吐,口生惡味,飲食遲化,時下完谷,小便癃閉而赤黑,辰日間發熱,日暮則止,至四月尤盛,脈浮而緩。治以本方,一服減半,二服良愈。

方劑組成解釋


  • 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
  • 梔子: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 蒼朮:健脾燥濕,利水滲濕。
  • 白朮:健脾燥濕,利水滲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枳實:理氣行水,健脾和胃。
  • 豬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澤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防己:利水滲濕,通絡止痛。
  • 青皮:理氣行水,清熱燥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以清熱利濕、退黃為主,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梔子茵陳湯,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四。 組成:茵陳葉1錢,茯苓(去皮)5分,梔子仁3錢,蒼朮(去皮,炒)3錢,白朮3錢,黃芩(生)6分,黃連(去須)2分,枳實(麸炒)2分,豬苓(去皮)2分,澤瀉2分,陳皮2分,漢防己2分,青皮(去白)1分。 主治:谷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