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黃丸

WU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8%
胃經 18%
心經 13%
大腸經 4%
腎經 2%
脾經 2%
膽經 1%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五黃丸簡介

五黃丸,又名五黃散,是一種中醫方劑,由牛黃、蘆薈、阿魏、天竹黃、雄黃、胡黃連、蜈蚣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疾病,伴隨發熱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清熱瀉火、通便、止血、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清熱解毒力強,能清心瀉火、化痰熄風,常用於咽喉腫痛、潰爛及癰疽療毒等。此外,牛黃還能鎮靜安神,對治療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蜈蚣:性辛、溫、微有毒,入藥後性溫,有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之功。蜈蚣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以及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脈拘急等疾病。但毒性劇烈,使用務必謹慎,以防中毒。

  • 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的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為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發熱,調節免疫系統,緩和炎症,亦能苦寒清熱、苦燥祛濕,治療熱毒、熱淋涼痢、牙痛、暑熱夾濕、熱淋澀痛、黃疸等症狀。

  • 雄黃:性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 阿魏:性辛溫,味辛,入脾胃經。可溫通脾胃,增強血液循環和代謝,幫助身體消除毒素和宣泄病邪,達到解毒作用。此外,阿魏還能溫通脾胃、理氣止痛,具有止瀉的功效。阿魏還具有辛溫味辛,可溫通脾胃,促進消化,增強腸胃蠕動,可消食化積。阿魏味苦、辛,性溫。可治瘧疾,截瘧、止痢、解毒、止臭。

總結

五黃丸是一種中醫方劑,由牛黃、蘆薈、阿魏、天竹黃、雄黃、胡黃連、蜈蚣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疾病,伴隨發熱症狀。

傳統服藥法


牛黃1分,蘆薈2分,阿魏2分,天竺黃1分,雄黃1錢,胡黃連2分,蜈蚣2條(去頭尾)。
退熱。
上為細末,黃蠟5錢,鐵勺化開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黃酒送下。或將黃蠟煎雞子,入藥於內,嚼吃亦可。

方劑組成解釋


五黃丸由牛黃、蘆薈、阿魏、天竹黃、雄黃、胡黃連、蜈蚣組成。牛黃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蘆薈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阿魏性溫,味辛,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天竹黃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雄黃性溫,味辛,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胡黃連性寒,味苦,有清熱燥濕、解毒退黃的功效;蜈蚣性溫,味辛,有祛風通絡、止痛消腫的功效。五黃丸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水兒癖疾發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黃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五黃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牙齦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五黃丸,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大黃5錢,芒消3錢,甘草1錢,生地黃3錢,梔子1錢,黃芩1錢,黃連1錢半。 主治:衄血不止,大便結燥者。

五黃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三引劉繼州方。 組成:牛黃1分,蘆薈2分,阿魏2分,天竺黃1分,雄黃1錢,胡黃連2分,蜈蚣2條(去頭尾)。 主治:退熱。主治:水兒癖疾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