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脾丸

WEN P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五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心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0%
大腸經 8%
肺經 6%
膀胱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溫脾丸」

「溫脾丸」為中醫方劑,以治療長期患病的人,症狀包括體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和經常打嗝。其藥方組成的介紹如下: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常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症狀。

  •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亦有鎮咳、祛痰、平喘之效。

  • **附子:**性熱、味辛,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亦可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黃柏亦具有斂瘡的作用,適用於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且能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

  • **吳茱萸:**性熱、味苦,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亦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此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亦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 **神麴:**性甘溫,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亦可調和脾胃,益氣健脾,適用於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等症。

  • **大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等多種功效,可健脾和胃、消滯化食、清熱利尿、止渴生津、益氣補虛,經常食用大麥,可以幫助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預防疾病。

結論:

溫脾丸的藥物成分主要包括黃柏、大麥、吳茱萸、桂枝、乾薑、細辛、附子、當歸、大黃、神麴、黃連等,主要作用在於治療長期患病的人,症狀包括體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和經常打嗝。

傳統服藥法


黃柏1兩,大麥糵1兩,吳茱萸1兩,桂心1兩,乾薑1兩,細辛1兩,附子1兩, 當歸1兩,大黃1兩,曲1兩,黃連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空腹以酒送服,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溫脾丸由黃柏、大麥、吳茱萸、桂枝、乾薑、細辛、附子、當歸、大黃、神麴、黃連等中藥組成。其中,黃柏、大麥、吳茱萸、桂枝、乾薑、細辛、附子、當歸、大黃、神麴等中藥均具有溫中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因此,溫脾丸具有溫中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久病虛羸、脾氣弱、食不消、喜噫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溫脾丸是一張溫熱性中藥方劑,孕婦、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瘧疾尿道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嘔吐胃下垂噯氣胃腸脹氣無尿及少尿腹中感到寒冷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溫脾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信1錢,甘草2錢,紫河車3錢,豆粉4兩。 主治:瘧。

溫脾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組成:高良薑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乾薑(炮)半兩,胡椒(炒)半兩。 主治:脾臟冷氣,腹內虛鳴。

溫脾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黃柏1兩,大麥糵1兩,吳茱萸1兩,桂心1兩,乾薑1兩,細辛1兩,附子1兩,當歸1兩,大黃1兩,曲1兩,黃連1兩。 主治:久病虛羸,脾氣弱,食不消,喜噫。

溫脾丸,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深師方》。 組成:法曲5兩(熬),乾薑(炮)5兩,枳實(炙)5兩,附子3兩(炮),人參2兩,甘草2兩(炙),蜀椒1兩(汗)。 主治:溫養五臟,消水谷,下氣,令人能食。主治:臟氣不足。

溫脾丸, 出處:《外台》卷八引《深師方》。 組成:乾薑3兩(炒),芍藥3兩,蜀椒2兩(汗),小草1兩(熬乾),川芎3兩,茯苓3兩,桃仁(去皮尖)3兩,柴胡(熬乾)3兩,大黃8兩(切,熬令黃黑)。 主治:久寒,宿食,酒癖。

溫脾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法曲5合,小麥糵5合,吳茱萸3合,枳實3枚(炙),人參2兩,桔梗2兩,麥門冬(去心)2兩,乾薑2兩,附子(炮,去皮)2兩,細辛2兩,桂心3兩,厚朴(炙)3兩,當歸3兩,茯苓3兩,甘草(炙)3兩。 主治:溫中消谷,健脾益氣。主治:胃氣弱,大腹冷則下痢,小腹熱即小便難,腹滿氣喘,乾嘔不得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