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脾逐水丸

FU PI ZHU SH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4%
膀胱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3%
肺經 11%
心經 9%
肝經 8%
大腸經 5%
小腸經 3%
膽經 2%
心包經 1%
腎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扶脾逐水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白朮、山藥、葶藶子、花椒、巴戟天、黃連、牽牛子、五味子、海金沙、澤瀉。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白朮味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等功效。

葶藶子性寒,味辛、苦,歸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花椒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牽牛子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其中,牽牛子瀉下之力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歸肺、腎經,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海金沙性微寒,味苦、鹹,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血的功能,它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降低血壓,消除水腫,緩解體內過多的熱量和炎症,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治療感染性疾病,止鼻血、口腔出血、月經過多和痔瘡出血等。

澤瀉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

扶脾逐水丸主治功效為全身上下浮腫,呼吸困難,小便完全沒有,白天吃不下東西,晚上睡不著覺。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5錢,雲白朮5錢,山藥5錢,苦葶藶5錢,花椒目5錢,巴戟5錢,黃連8錢,黑醜8錢,北五味2錢,海金沙1兩,澤瀉1兩。
上為末,荷葉煎湯為丸。
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 茯苓、白朮、山藥健脾益氣,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水液代謝。
  • 葶藶子、花椒、巴戟天、黃連、牽牛子、五味子、海金沙、澤瀉利水消腫,以消除水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緩瀉作用,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扶脾逐水丸,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白茯苓5錢,雲白朮5錢,山藥5錢,苦葶藶5錢,花椒目5錢,巴戟5錢,黃連8錢,黑醜8錢,北五味2錢,海金沙1兩,澤瀉1兩。 主治:通身水腫,氣往上逆,小便竟無,日不能食,夜不能卧。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