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竹茹湯

SHENG JIANG ZHU R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8%
肝經 15%
肺經 12%
胃經 12%
膽經 10%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腎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生薑竹茹湯

生薑竹茹湯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化痰、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常應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竹茹 竹茹性涼、味甘,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n\n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n\n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總結

生薑竹茹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清熱化痰、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臨牀應用廣泛,可治療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方中各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病情。

傳統服藥法


竹茹(雞子大), 人參半兩, 葛根半兩, 生薑1錢(切)。
上為散。
水3盞,煎2盞,去滓,分2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生薑、竹茹、甘草清熱解毒,川芎、黃芩、當歸、白朮、白芍、肉桂、人參和胃止嘔。其中,生薑辛溫,能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竹茹甘寒,能清熱化痰,止嘔;甘草甘平,能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川芎辛溫,能行氣活血,止痛止嘔;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當歸甘辛,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白朮苦甘,能健脾燥濕,止瀉止嘔;白芍甘酸,能養血柔肝,止痛止嘔;肉桂辛溫,能散寒止痛,溫經止嘔;人參甘微溫,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和胃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嘔吐胃腸出血怕冷頭昏精神不佳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生薑竹茹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引《指南方》。 組成:竹茹1兩半,甘草1兩半,川芎1兩半,黃芩1兩半,當歸1兩半,白朮1兩,芍藥1兩,官桂1兩,人參1兩。 主治:嘔血。

生薑竹茹湯,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竹茹(雞子大),人參半兩,葛根半兩,生薑1錢(切)。 主治:中暑,不即治之,變生熱證,身大熱,背微惡寒,心中煩悶,時時欲嘔,渴不能飲,頭昏重痛,惡見日光,遇涼稍清,起居如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