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膿散

HUI N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肝經 14%
大腸經 11%
脾經 10%
肺經 9%
心經 7%
腎經 6%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回膿散,一個源自中醫智慧的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成與功效,在皮膚病治療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方中諸藥,各司其職,共同發揮著抗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為患處皮膚帶來康復的契機。

大黃,性寒味苦,功擅清熱瀉火、涼血通便。入藥之際,或生用、或炮製,依據病症不同而定。其生品瀉下之力較強,常於實熱積滯、瀉痢腹痛之際派上用場。炮製後的熟大黃瀉下之力稍減,然清熱涼血之功更顯,尤擅治療熱入血室之症。

白僵蠶,辛寒入肝、肺,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其與大黃相伍,一清熱瀉火、一平肝息風,相得益彰,共同鎮靜肝風、祛風除濕,為瘙癢肌膚帶來清涼之感。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其含有沒藥酸等樹脂酸類化合物,能刺激腎臟排泄過多的水和鈉離子,達到利水消腫之效。與乳香相伍,一活血化瘀,一理氣止痛,相輔相成,對於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瘡腫痛等病症頗具療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歸腎、大腸經,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黑牽牛子瀉下之力尤勝,炒牽牛子通經活絡、散寒止痛之功更顯,炮牽牛子補腎壯陽、固精縮尿之效尤佳。此外,牽牛子性寒涼,味甘苦,能瀉火通便,驅蟲殺蟲。

乳香,性辛味苦,入心、脾、肝經,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其能有效治療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兼具活血化瘀、止痛、消炎、抗氧化等多重功效,促進傷口癒合與修復。乳香中的樹脂酸類化合物具有利尿作用,能促進多餘水分排出,減輕水腫。其辛散溫通之性,能活血行氣止痛,緩解疼痛。此外,乳香清熱解毒,能清熱散結,消腫解毒,常與金銀花、白芷、沒藥等配伍,治療瘡瘍腫毒、癰疽、痰核等。

當歸尾,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其能養血活血,補益氣血,滋潤腸道,緩解便祕,同時兼具調理月經、緩解痛經之效。

諸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當皮膚病剛剛開始發作時,會感到搔癢,回膿散可有效緩解瘙癢症狀,防止皮膚病進一步惡化。

傳統服藥法


歸尾1錢5分,大黃3錢,炙山甲5片,黑醜(生熟各半)3錢,角針1錢,蜈蚣1條,炒僵蠶2錢,乳香5分,沒藥5分。
內消。
水、酒各半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尾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具有清熱解毒、通便的功效;白僵蠶具有清熱解毒、止癢的功效;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大便溏薄者慎用。

相關疾病


淋巴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回膿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歸尾1錢5分,大黃3錢,炙山甲5片,黑醜(生熟各半)3錢,角針1錢,蜈蚣1條,炒僵蠶2錢,乳香5分,沒藥5分。 主治:內消。主治:便毒初起作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