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利黃湯

XIAO DU L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臨證撮要》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心經 15%
脾經 14%
肝經 9%
肺經 9%
膀胱經 7%
膽經 7%
小腸經 6%
心包經 3%
腎經 3%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消毒利黃湯

方劑組成:

  •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等症。

  • 梔子: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 淡竹葉: 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連翹: 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 茵陳蒿: 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

  • 赤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清熱解毒、祛風化痰、醒酒等功效。

  • 麥芽: 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 枳殼: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 新生兒黃疸: 嬰兒出生約10天後,臉部和身體會變黃,哭鬧不安,肚子脹氣,不想吃奶,或者發燒,舌頭紅且口乾,手指的指甲呈青紫色。

方劑介紹:

  •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淡竹葉: 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連翹: 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在臨牀上,連翹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熱入心包、高熱神昏、熱淋澀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痰核、甲狀腺腫大、膿瘡、乳癰、水腫、尿少、浮腫、嘔吐、反胃等疾病。

  • 麥芽: 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 茵陳蒿: 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消毒利黃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新生兒黃疸。方劑組成包括甘草、淡竹葉、黃連、連翹、麥芽、茵陳蒿、枳殼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食化積等作用。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1.5克,生山梔4.5克,淡竹葉6克,生甘草2.4克,連翹殼4.5克,西茵陳6克,赤茯苓6克,細木通2.4克,炒麥芽4.5克,生枳殼2.4克。
大便乾燥,加生大黃2.4克;大便溏瀉,去生山梔,加生白朮3克;吐乳,去生甘草,加藿香梗3克;發熱不退,加京赤芍3克;夜啼不安,加淨蟬衣2.4克,燈心1.2克;抽風,加嫩鈎藤、僵蠶各6克。
清胎毒,利黃疸。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連、梔子、淡竹葉清熱利濕,茵陳蒿、赤茯苓、麥芽退黃;連翹、甘草、枳殼和中解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功效,適用於新生兒黃疸。
  • 本方中黃連、梔子、淡竹葉有較強的苦寒之性,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中連翹、甘草、枳殼有較強的升降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黃疸黃熱病腹瀉口乾口渴皮膚顏色發黃胎毒

相同名稱方劑


消毒利黃湯, 出處:《中醫臨證撮要》。 組成:川黃連1.5g,生山梔4.5g,淡竹葉6g,生甘草2.4g,連翹殼4.5g,西茵陳6g,赤茯苓6g,細木通2.4g,炒麥芽4.5g,生枳殼2.4g。 主治:清胎毒,利黃疸。主治:新生兒黃疸。嬰兒出生10日左右,面目身黃,啼哭不安,腹脹,不思吮乳,或發熱,舌紅口乾,指紋青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