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雲母丸 」

雲母丸,乃中醫方劑之一,主要成分有雲母、鐘乳石、白石英、肉蓯蓉、石膏、天門冬、人參、續斷、水菖蒲、肉桂、澤瀉、秦艽、五加皮、鹿茸、地膚子、山藥、石斛、杜仲、細辛、生地黃、側柏葉、赤箭、酸棗仁、五味子、川牛膝、菊花、遠志、萆薢、茜草根、巴戟天、赤石脂、枸杞子、桑螵蛸、庵閭子、茯苓、天雄、山茱萸、白朮、菟蕬子、黃耆、麥門冬、柏子仁、冬瓜子、蛇牀子、決明子、車前子等。

  • **雲母:**性味甘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除煩、益氣生津的作用。
  • **鐘乳石:**性味甘寒,歸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潤肺的作用。
  • **白石英:**性味甘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肺的作用。
  • **肉蓯蓉:**性味甘溫,歸腎、肺經,具有補腎益精、溫腎壯陽的作用。
  • **石膏:**性味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消暑解毒的作用。
  • **天門冬:**性味甘寒,歸肺、腎經,具有滋陰清肺、養胃生津的作用。
  •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作用。
  • **續斷:**性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強筋、祛風濕的作用。
  • **水菖蒲:**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醒神開竅、健脾化濕的作用。
  • **肉桂:**性味辛甘溫,歸脾、腎、心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作用。
  • **澤瀉:**性味甘淡,歸腎、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清熱瀉火的作用。
  • **秦艽:**性味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濕的作用。
  • **五加皮:**性味甘微辛,歸肺、脾、腎經,具有補氣益血、強筋壯骨的作用。
  • **鹿茸:**性味甘鹹溫,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作用。
  • **地膚子:**性味甘涼,歸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 **山藥:**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腎的作用。
  • **石斛:**性味甘寒,歸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的作用。
  • **杜仲:**性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作用。
  • **細辛:**性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溫腎散寒的作用。
  • **生地黃:**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作用。
  • **側柏葉:**性味苦澀微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止血化瘀的作用。
  • **赤箭:**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作用。
  • **酸棗仁:**性味酸甘微溫,歸心、肝、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生津的作用。
  • **五味子:**性味酸甘,歸肺、腎經,具有斂肺生津、益氣補腎的作用。
  • **川牛膝:**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強筋、利尿消腫的作用。
  •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明目、疏風解毒的作用。
  • **遠志:**性味甘微苦,歸心、腎經,具有補益心腎、安神益智的作用。
  • **萆薢:**性味甘微苦,歸心、肝、脾經,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作用。
  • **茜草根:**性味苦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 **巴戟天:**性味甘微溫,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作用。
  • **赤石脂:**性味甘澀平,歸腎、脾經,具有補腎固精、澀腸止瀉的作用。
  • **枸杞子:**性味甘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作用。
  • **桑螵蛸:**性味甘鹹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作用。
  • **庵閭子:**性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作用。
  • **茯苓:**性味甘淡,歸心、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 **天雄:**性味辛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 **山茱萸:**性味酸澀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固精縮尿的作用。
  • **白朮:**性味甘微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作用。
  • **菟蕬子:**性味甘平,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作用。
  • **黃耆:**性味甘微溫,歸肺、脾經,具有補氣益血、升陽舉陷的作用。
  • **麥門冬:**性味甘微寒,歸肺、心經,具有滋陰清肺、益胃生津的作用。
  • **柏子仁:**性味甘平,歸肺、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的作用。
  • **冬瓜子:**性味甘涼,歸肺、膀胱經,具有清肺化痰、利尿消腫的作用。
  • **蛇牀子:**性味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止癢的作用。
  • **決明子:**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
  • **車前子:**性味甘寒,歸肺、腎經,具有清肺利尿、瀉熱明目的作用。

中藥方劑「 雲母丸 」主治功能為養血補髓、益氣助陽、精氣雙補。主治腎臟冷極:腎臟寒涼至極,可能伴有腰膝酸冷、小便頻數、尿少、水腫等癥狀,婦人積冷:婦女因寒邪侵襲,導致體內寒氣積聚,可能伴有月經不調、痛經、白帶清稀、畏寒肢冷等癥狀。

傳統服藥法


雲母粉5兩,白茯苓4兩,鐘乳粉3兩,柏子仁3兩,人參3兩(去蘆頭),續斷3兩,桂心2兩,甘菊花5兩,生乾地黃4兩。
補益臟腑,輕身耐老,變白,明日,強力,益精,悅澤顏色,壯健筋骨,精神靈明,不復有病。
上為散,取天門冬7斤,搗絞取汁,搜諸藥,用黍米5鬥下蒸之,令米熟,取藥曬乾,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雲母丸由雲母、鐘乳石、白石英、肉蓯蓉、石膏、天門冬、人參、續斷、水菖蒲、肉桂、澤瀉、秦艽、五加皮、鹿茸、地膚子、山藥、石斛、杜仲、細辛、生地黃、側柏葉、赤箭、酸棗仁、五味子、川牛膝、菊花、遠志、萆薢、茜草根、巴戟天、赤石脂、枸杞子、桑螵蛸、庵閭子、茯苓、天雄、山茱萸、白朮、菟蕬子、黃耆、麥門冬、柏子仁、冬瓜子、蛇床子、決明子、車前子等28味中藥組成。方中雲母、鐘乳石、白石英、肉蓯蓉、石膏、天門冬、人參、續斷、水菖蒲、肉桂、澤瀉、秦艽、五加皮、鹿茸、地膚子、山藥、石斛、杜仲、細辛、生地黃、側柏葉、赤箭、酸棗仁、五味子、川牛膝、菊花、遠志、萆薢、茜草根、巴戟天、赤石脂、枸杞子、桑螵蛸、庵閭子、茯苓、天雄、山茱萸、白朮、菟蕬子、黃耆、麥門冬、柏子仁、冬瓜子、蛇床子、決明子、車前子等中藥均具有溫腎散寒、補益精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臟冷極、婦人積冷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雲母丸具有溫腎散寒、補益精髓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雲母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雲母4兩(用鹽花同搗如麥皮止),白礬4兩(如前藥1處搗令勻細)。 主治:補益精髓。主治:腎臟冷極;婦人積冷。

雲母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 組成: 雲母丸(《聖濟總錄》卷一九八。)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八。組成:雲母粉1斤,大豆黃1斤,白茯苓(去黑皮)1斤,松脂(煉)1斤,巨勝(湯脫皮,蒸)1斤,蠟(煉)1斤,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0兩。主治:闢谷。 。 主治:闢谷。

雲母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 雲母丸(《聖惠》卷九十八。)出處:《聖惠》卷九十八。組成:雲母粉5兩,白茯苓4兩,鍾乳粉3兩,柏子仁3兩,人參3兩(去蘆頭),續斷3兩,桂心2兩,甘菊花5兩,生乾地黃4兩。主治:補益臟腑,輕身耐老,變白,明日,強力,益精,悅澤顔色,壯健筋骨,精神靈明,不復有病。 。 主治:補益臟腑,輕身耐老,變白,明日,強力,益精,悅澤顔色,壯健筋骨,精神靈明,不復有病。

雲母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二引華佗方。 組成: 雲母丸(《千金翼》卷十二引華佗方。)出處:《千金翼》卷十二引華佗方。組成:雲母粉、石鍾乳(煉)、白石英、肉蓯蓉、石膏、天門冬(去心)、人參、續斷、菖蒲、茵桂、澤瀉、秦艽、紫芝、五加皮、鹿茸、地膚子、薯蕷、石斛、杜仲(炙)、桑上寄生、細辛、乾地黃、荊花、柏葉、赤箭、酸棗仁、五味子、牛膝、菊花、遠志(去心)、萆薢、茜根(洗去土,陰乾)、巴戟天、赤石脂、地黃花、枸杞、桑螵蛸、菴(艹閭)子、茯苓、天雄(炮,去皮)、山茱萸、白朮、菟絲子、松實、黃耆、麥門冬(去心)、柏子仁、薺子、冬瓜子、蛇床子、決明子、菥蓂子、車前子各等分。主治:延年益夀,身體輕強,耳目聰明,流通榮衛,補養五臟,調和六腑,顔色充壯,不知衰老。 。 主治:延年益夀,身體輕強,耳目聰明,流通榮衛,補養五臟,調和六腑,顔色充壯,不知衰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