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鐵箍散

DA TIE G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3%
心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6%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大鐵箍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

大鐵箍散為一複方中藥,由芙蓉葉、木鱉子、白芷、黃柏、寒水石、大黃、紫荊皮、白蘞、白笈、防風、川貝母、羌活等藥物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的作用。

芙蓉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

芙蓉葉性微寒,味甘,入肝、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消腫止痛、清暑止瀉等功效。芙蓉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和酚類化合物具有利尿、消腫、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治療水腫、熱毒壅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瘡瘍腫毒、肺熱咳嗽、咽喉炎等症。

木鱉子:清熱解毒、利水滲濕

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木鱉子能清熱解毒、止痢殺蟲、消腫止痛,治療各種熱症、痢疾、痔漏、瘡瘍、腫毒等症。木鱉子能利水滲濕、增強腎臟的利尿功能,促進水液排出體外,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尿路結石等症。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

黃柏:燥濕清熱、清熱瀉火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寒水石:清熱瀉火、利竅消腫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用於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燙傷等症。寒水石清熱瀉火之力強勁,尤擅清瀉肺胃之火,故可治療肺胃熱盛引起的咳嗽氣喘、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

紫荊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紫荊皮性微寒,味苦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的作用。紫荊皮中的鞣質和皁苷具有消炎、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治療瘡瘍腫毒、乳腺炎、癰疽、癤腫等症狀。此外,紫荊皮還有斂瘡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治療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白蘞:清熱解毒、化腐生肌

白蘞具有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等藥效。白蘞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機體代謝、解毒,修復受損細胞和組織,有助於治療中毒性疾病、化學毒素中毒、病毒感染等。白蘞還可促進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細胞,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和組織不受氧化損傷,有助於傷口癒合和皮膚再生。

白笈:消腫止痛、化瘀散結

白笈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消腫止痛、散瘀活血、化膿生肌、斂瘡生肌的作用。白笈中的揮發油和樹脂具有消炎、殺菌、鎮痛的作用,可治療瘡瘍腫毒、乳腺炎、癰疽、癤腫等症狀。此外,白笈還有化膿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治療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止咳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總結

大鐵箍散為一復方中藥,由多種藥物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生肌的作用。適用於瘡瘍腫毒、乳腺炎、癰疽、癤腫、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本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芙蓉葉4兩,豬卷皮4兩,木鱉子4兩,白芷2兩,黃柏2兩,寒水石2兩,大黃1兩,紫荊皮1兩,赤豆2兩,白蘞2兩,白及1兩,防風5錢,貝母2兩,真地青1兩,羌活1兩。
如肉脆,去白及、白蘞,加生地黃、地榆,用芭蕉油調敷。
上為細末。
涼水調,圍癰四畔。

方劑組成解釋


芙蓉葉、木鱉子、白芷、黃柏、寒水石、大黃、紫荊皮、白蘞、白笈、防風、川貝母、羌活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作用,但也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如腹痛、腹瀉等。因此,在使用本方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服用本方期間如出現胃腸道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大鐵箍散, 出處:《醫學正傳》卷六引《瘡瘍集》。 組成:芙蓉葉4兩,豬卷皮4兩,木鱉子4兩,白芷2兩,黃柏2兩,寒水石2兩,大黃1兩,紫荊皮1兩,赤豆2兩,白蘞2兩,白及1兩,防風5錢,貝母2兩,真地青1兩,羌活1兩。 主治:瘡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