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丸

JIAN Z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9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脾經 17%
肝經 15%
胃經 12%
心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三焦經 2%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建中丸

建中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附子、烏頭、桂枝、胡椒、蓽茇、乾薑、高良薑和吳茱萸。它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受到風寒侵襲導致的腹痛、腹瀉、手腳冰冷、臉色青白、下腹部虛寒、胸腹脹滿、氣短等症狀。

組成介紹

  • **附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經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等功效。
  • **蓽茇:**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降氣、補陽、止嘔、利尿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 **吳茱萸:**性熱、味辛,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總結

建中丸是一種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受到風寒侵襲導致的腹痛、腹瀉、手腳冰冷、臉色青白、下腹部虛寒、胸腹脹滿、氣短等症狀。它由附子、烏頭、桂枝、胡椒、蓽茇、乾薑、高良薑和吳茱萸等八味藥材組成,各味藥材相互配合,起到溫補脾胃、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炮,去皮臍)、大川烏(炮,去皮臍)、桂心、胡椒、蓽茇、乾薑、良薑(炒)、吳茱萸(去核,湯泡)各等分。
常服寬中,健脾養胃,育真固氣。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附子、烏頭為君藥,具有溫中散寒、通陽化氣的功效;桂枝、胡椒、蓽茇、乾薑、高良薑、吳茱萸為臣藥,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甘草為佐藥,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本方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脾胃氣弱,冒犯風冷,腹痛腸鳴泄瀉,手足冷,面色青白,下部虛寒,中滿氣短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

相關疾病


腹痛肺結核胰臟炎腹中有鳴叫聲胃及十二指腸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下垂骨質疏鬆症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經常疲勞想睡面色發青

相同名稱方劑


建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組成:白朮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木香1兩,訶黎勒(去核)1兩,肉豆蔻(去皮)1兩,川芎1兩。 主治:脾胃不和,不能飲食。

建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 組成:人參半兩,白朮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乾薑(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訶黎勒3個(炮,去皮)。 主治:補虛調胃。主治:虛勞脾胃冷弱,心腹痞滿,不思飲食,四肢怠惰。

建中丸, 出處:《瑞竹堂方》卷二。 組成:大附子(炮,去皮臍)、大川烏(炮,去皮臍)、桂心、胡椒、蓽茇、乾薑、良薑(炒)、吳茱萸(去核,湯泡)各等分。 主治:常服寬中,健脾養胃,育真固氣。主治:脾胃氣弱,冒犯風冷,腹痛腸鳴泄瀉,手足冷,面色青白,下部虛寒,中滿氣短。

建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組成:白豆蔻(去皮)1兩,胡椒1分,茴香子1分,高良薑3分,甘草(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蒟醬半兩,人參半兩,紅豆蔻(去皮)半兩,乾薑(炮)半兩,川芎半兩,藿香葉半兩。 主治:男子、婦人五種膈氣及一切氣,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