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毒消腫托裏散

HUA DU XIAO ZHONG TUO L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胃經 16%
心經 15%
脾經 13%
肝經 11%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3%
小腸經 2%
膽經 2%
心包經 1%
腎經 1%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毒消腫托裏散」

化毒消腫托裏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補氣固表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癰疽發背、乳骨癰、疔瘡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

組成:

  • 人參: 補氣回陽,益氣生津,健脾益肺。
  • 赤茯苓: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白朮: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
  • 滑石: 清熱利尿,解毒排膿,收斂止血。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
  • 金銀花: 清熱解毒,散風熱,透疹止痢。
  • 荊芥: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
  • 梔子: 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血止瀉。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瘀。
  • 川芎: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止痛活絡。
  • 黃耆: 補氣固表,益氣升陽,利水消腫。
  • 赤芍: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 蒼朮: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
  • 麻黃: 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大黃: 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 防風: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薄荷: 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 連翹: 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石膏: 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
  • 砂仁: 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主治:

  • 癰疽發背: 背部出現癰疽,可能伴有疼痛、紅腫、發熱等症狀。
  • 乳骨癰: 乳房區域出現膿腫,可能伴有疼痛、紅腫、發熱等症狀。
  • 疔瘡腫毒: 皮膚上出現疔瘡,伴有紅腫、疼痛、發熱等症狀。
  • 及一切惡瘡癤: 所有類型的皮膚感染,包括瘡、癤、膿瘡等。
  • 咽喉腫痛: 咽喉部腫脹疼痛,可能伴有發熱、咳嗽、吞嚥困難等症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禁忌症: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及老年人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患有嚴重心臟病、肝病、腎病、糖尿病等疾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注意事項: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藥期間應多喝水,以促進毒素的排出。
  • 如服用藥物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朮、蒼朮、甘草等補益中氣、化痰散結之品為君藥,以赤茯苓、滑石、桔梗、金銀花、荊芥、梔子、連翹、石膏、薄荷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品為臣藥,以麻黃、大黃、黃芩、防風等發散表邪、通利關節之品為佐藥,以砂仁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化毒消腫、托裏固表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化痰散結、消腫止痛之功,適用於癰疽發背、乳骨癰、疔瘡腫毒,及一切惡瘡癤,咽喉腫痛等症。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化毒消腫托裏散, 出處:《急救仙方》卷一。 組成:人參(無亦可)6錢,赤茯苓6錢,白朮6錢,滑石2兩,桔梗2兩,金銀花2兩,荊芥穗5錢,山梔子5錢,當歸1兩,川芎、黃耆、赤芍、蒼朮、麻黃、大黃、黃芩、防風、甘草、薄荷、連翹、石膏、芒消(加縮砂仁不用此)。 主治:癰疽發背,乳骨癰,疔瘡腫毒,及一切惡瘡癤,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