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湯

SHI N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八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8%
肝經 17%
脾經 10%
腎經 9%
膽經 6%
膀胱經 5%
胃經 5%
心包經 2%
大腸經 1%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胃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石南湯,為中醫方劑之一,由石南葉、乾薑、黃芩、細辛、人參、桂枝、麻黃、當歸、川芎、生地黃、甘草、食茱萸等藥材組成。

麻黃,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桂枝,性溫味辛,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甘草,性味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乾薑,性溫、味辛,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黃芩,性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人參,具有補氣、益智、安神、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食茱萸,性味辛、溫,散寒除濕、溫中止瀉、溫化寒痰、開竅、補陽、活血化瘀。

石南湯適用於六十四種風病,可以侵入皮膚,像蟲子爬行,使腰部和脊椎僵直,五種緩風病和六種急風病同時發作,手腳抽搐;隱疹搔抓後會變成瘡;風邪侵襲身體引起瘙癢,卒中時臉部腫脹,手不能碰到頭,嘴巴緊閉不能說話。

總之,石南湯為中醫方劑之一,由多味藥材組成,具有多種療效,適用於多種疾病。但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藥。

傳統服藥法


石南1兩,乾薑1兩,黃芩1兩,細辛1兩,人參1兩,桂心1兩半,麻黃1兩半,當歸1兩半,芎藭1兩半,乾地黃18銖,甘草2兩,食茱萸30銖。上(口父)咀。以水6升,酒3升,煮取3升,分3次服。大汗勿怪。
(《準繩·瘍醫》卷五引《神巧萬全方》)。

方劑組成解釋


  • 石南葉: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細辛:具有發散風寒、溫通經絡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的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脈的功效。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功效。
  • 食茱萸: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證。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體溫較高時服用。
  • 本方有溫通經絡的作用,因此不宜在陰虛火旺、內熱熾盛時服用。
  • 本方有補血活血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月經期間服用。
  • 本方有滋陰涼血的作用,因此不宜在陰虛血熱、口乾咽燥時服用。

相關疾病


麻疹腳氣病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幼兒風疹

相同名稱方劑


石南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組成:石南葉1把,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半兩。 主治:小兒風疹。

石南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大戟、川烏頭(炮,去皮臍)、頑荊葉、草烏頭(生,去皮尖)、石南葉、藁本(去土,焙)、杜仲(銼,炒斷絲)、川楝子肉、川椒(去目)各等分。 主治:腳氣。

石南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石南1兩,乾薑1兩,黃芩1兩,細辛1兩,人參1兩,桂心1兩半,麻黃1兩半,當歸1兩半,芎藭1兩半,乾地黃18铢,甘草2兩,食茱萸30铢。 主治:六十四種風,註走入皮膚中,如蟲行,腰脊強直,五緩六急,手足拘攣;隱疹搔之作瘡;風屍身癢,卒風面目腫起,手不至頭,口噤不能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