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瘡散

JIE C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8%
心經 15%
胃經 13%
肺經 8%
小腸經 6%
大腸經 5%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膀胱經 1%
膽經 1%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解瘡散 」

主治功效:

  • 氣虛熱壅:身體虛弱,內熱旺盛。
  • 或失饑冒暑:或者因為飢餓或暑熱而導致身體不適。
  • 風熱上壅:風熱之邪上升侵犯頭部。
  • 耳內閉痛:耳朵內疼痛,有閉塞感。
  • 膿血流出:耳朵內有膿血流出。

中藥方劑組成及其功效: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赤芍: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大黃: 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木鱉子: 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

總結:

中藥方劑「 解瘡散 」是由甘草、白芍、赤芍、大黃、當歸、防風、黃芩、木鱉子組成。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主治氣虛熱壅、或失饑冒暑、風熱上壅、耳內閉痛、膿血流出等症。

傳統服藥法


赤芍藥半兩,白芍藥半兩,木鱉子仁、當歸、甘草、大黃汁1兩,黃芩2錢半,防風2錢半。
上為末。
每服5錢,水煎,食後臨臥服。

方劑組成解釋


解瘡散由赤芍、白芍、木鱉子、當歸、甘草、大黃、黃芩、防風組成。赤芍、白芍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木鱉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大黃具有瀉火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解瘡散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瘡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五。 組成:赤芍藥半兩,白芍藥半兩,木鱉子仁1兩,當歸1兩,甘草1兩,大黃汁1兩,黃芩2錢半,防風2錢半。 主治:氣虛熱壅,或失饑冒暑,風熱上壅,耳內閉痛,膿血流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