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二陳湯

YANG HE ER C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醫鏡》

熱性指數

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2%
胃經 17%
心經 11%
肝經 8%
腎經 7%
心包經 5%
膀胱經 1%
小腸經 0%
大腸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陽和二陳湯

整體功效

溫肺化痰,散寒通絡。

主治

濕痰流註,耳後陰疽,骨槽風,乳疽,及少腹緩疽。

本方由半夏、橘紅、白芥子、茯苓、甘草、肉桂、乾薑、麻黃組成,具有溫肺化痰、散寒通絡的功效。主治濕痰流註、耳後陰疽、骨槽風、乳疽、及少腹緩疽。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功效解釋
半夏化痰止咳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有化痰止咳、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嗽、痰黏不易咯出、胸悶氣逆、嘔吐痰涎等症。
橘紅化痰止咳橘紅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有化痰止咳、燥濕化痰、理氣寬胸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嗽、痰黏不易咯出、胸悶氣逆、嘔吐痰涎等症。
白芥子溫肺化痰白芥子味辛、性溫,入肺、脾經,有溫肺化痰、散寒止咳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嗽、痰黏不易咯出、胸悶氣逆、嘔吐痰涎等症。
茯苓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經,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痰飲咳嗽、脾虛食少、心悸失眠等症。
甘草調和諸藥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脾、肺、胃經,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等症。
肉桂溫經散寒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脾、肺、腎經,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活血通絡的功效。主治寒凝經脈、關節疼痛、陽痿、宮寒不孕、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症。
乾薑溫經散寒乾薑味辛、性熱,入肺、脾、腎經,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寒痰咳嗽、水腫、風寒感冒等症。
麻黃發汗解表麻黃味辛、性溫,入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咳嗽、氣喘、水腫等症。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橘紅、白芥子、茯苓、甘草、肉桂、乾薑、麻黃均具有化痰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半夏、橘紅、白芥子化痰散寒,茯苓利水滲濕,甘草調和諸藥,肉桂、乾薑溫經散寒,麻黃發汗解表。諸藥合用,共奏溫肺化痰、散寒通絡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化膿性關節炎多痰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陽和二陳湯, 出處:《外科醫鏡》。 組成:半夏3錢(9制),廣橘紅3分,白芥子2錢,茯苓2錢,甘草1錢(生),上猺桂1錢,炮薑5分,淨麻黃3分。 主治:濕痰流註,耳後陰疽,骨槽風,乳疽,及少腹緩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