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湯

LIU ZH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5%
胃經 14%
大腸經 13%
心經 9%
脾經 7%
膀胱經 6%
腎經 5%
小腸經 2%
膽經 1%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流注湯,為中醫傳統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清熱瀉火等功效,主治濕痰流到某個部位,腫脹而沒有確定的形狀,皮膚顏色沒有變化,時間久了不治療,就會發熱化膿,還沒破的。

  1. 川貝母:

    • 性味:甘、苦、微寒
    • 功效: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
  2. 防風:

    • 性味:辛、微苦,溫
    • 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
  3. 甘遂:

    • 性味:大寒,大苦
    • 功效:攻逐水停,通利二便。
  4. 槐花:

    • 性味:甘、苦,寒
    •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
  5. 白僵蠶:

    • 性味:辛、寒
    • 功效: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
  6. 金銀花:

    • 性味:甘、寒
    • 功效: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
  7. 橘紅:

    • 性味:辛,溫
    • 功效: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
  8. 龍膽草:

    • 性味:苦,寒
    • 功效: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
  9. 木通:

    • 性味:甘、微苦,微寒
    • 功效: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
  10. 土茯苓:

    • 性味:甘、淡
    • 功效: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強筋骨、解毒、利水滲濕、祛風除濕、健脾胃、清熱利尿等。
  11. 皁莢:

    • 性味:苦、溫
    • 功效: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12. 防己:

    • 性味:苦、辛,微溫
    • 功效: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
  13. 五倍子:

    • 性味:澀、微溫
    •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

總結:流注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清熱瀉火等功效,主治濕痰流到某個部位,腫脹而沒有確定的形狀,皮膚顏色沒有變化,時間久了不治療,就會發熱化膿,還沒破的。

傳統服藥法


上茯苓(刮去皮,打碎)4兩,龍膽草2錢,貝母3錢,僵蠶3錢,銀花3錢,槐花3錢,五倍子3錢,橘紅1錢,防己1錢,防風1錢,木通1錢,甘遂7分,皂角子9個。
虛弱,加石斛、苡仁;痰在頭頂、胸,加夏枯草;在脊背,加羌活;脅肋,加柴胡;在肚腹,加赤芍、澤瀉;在臂,加獨活;在腿腳,加木瓜、牛膝;已破頭者,只服4-5劑,隨服十全大補湯加川
水3碗,煎3大鐘。每日早、中、晚各熱服1鐘,痰在上,食後服;在下,食前服。
方內有甘遂,忌甘草。

方劑組成解釋


土茯苓、龍膽草、川貝母、白僵蠶、金銀花、槐花、五倍子、橘紅、防己、防風、木通、甘遂、皂莢均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本方以此組成,共奏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痰流往,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久而不治,則發熱作膿,未破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流注湯, 出處:《仙拈集》卷四引《顧體集》。 組成:土茯苓(刮去皮,打碎)4兩,龍膽草2錢,貝母3錢,僵蠶3錢,銀花3錢,槐花3錢,五倍子3錢,橘紅1錢,防己1錢,防風1錢,木通1錢,甘遂7分,皂角子9個。 主治:濕痰流往,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久而不治,則發熱作膿,未破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