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白皮膏

HUAI BAI P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肺經 18%
肝經 14%
胃經 12%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膀胱經 2%
腎經 2%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槐白皮膏,一個由中藥調配而成的方劑,以其顯著的止痛和清熱解毒功效,在治療肛門疼痛和痔瘡方面備受推崇。

槐白皮膏的核心成分是槐白皮,其藥性苦、涼,歸大腸、肺經,擅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在方劑中,槐白皮的比例最重,與其它成分共同發揮著緩解痔瘡、止痛消腫的作用。

赤小豆,藥性甘、酸、澀,歸心、小腸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健脾胃、解毒排膿的功效。在槐白皮膏中,赤小豆的比例次於槐白皮,與其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的利尿和消腫作用,有效緩解痔瘡引起的腫脹和疼痛。

川楝子,藥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在方劑中,川楝子的比例較少,主要用於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和局部氣滯不通的情形。

當歸,藥性甘、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在方劑中,當歸的比例適中,與其它成分共同發揮著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改善痔瘡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白芷,藥性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在方劑中,白芷的比例較少,主要用於緩解痔瘡引起的局部濕熱和疼痛。

甘草,藥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在方劑中,甘草的比例最輕,主要用於緩解痔瘡引起的局部熱毒和疼痛。

槐白皮膏,集多種中藥之長,以其顯著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在治療肛門疼痛和痔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臨牀效果。然而,中藥方劑的應用應遵循醫師的指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以確保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傳統服藥法


槐白皮5兩,赤小豆5合,楝實50枚,槐實50枚,當歸(切,焙)3兩,白芷2兩,甘草2兩,豬脂3斤。
上銼細七味,先煎脂令沸,下諸藥同煎,候白芷黃赤色,綿絞去滓,瓷盒盛。
每用塗摩瘡上,日3-5次。

方劑組成解釋


槐白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赤小豆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川楝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槐白皮膏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槐白皮膏,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四。 組成:槐白皮5兩,赤小豆2合,楝實50枚,桃人50枚,當歸3兩,白芷2兩,甘草2兩。 主治:下部癢痛,痔瘡。

槐白皮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組成:槐白皮5兩,赤小豆5合,楝實50枚,槐實50枚,當歸(切,焙)3兩,白芷2兩,甘草2兩,豬脂3斤。 主治:脈痔,下部癢痛成瘡。

槐白皮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槐白皮5兩(銼),赤小豆5合(搗碎),白芷、甘草2兩,木鱉仁2兩,槐子3兩(搗碎),楝子3兩,當歸3兩。 主治:痔疾。下部癢痛,肛邊生肉,結如鼠乳,腫硬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