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痿丹

QI WE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7%
膀胱經 12%
胃經 10%
心經 7%
腎經 7%
膽經 7%
三焦經 5%
脾經 5%
小腸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肝經
膀胱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起痿丹 」,主治功效是:肌肉萎縮無力。雙手握拳無力,雙腿走動無力,飢餓時吃得少,口腔舌頭長瘡,突然產生痰液,突然在睡夢中流口水,身上燥熱,有時會畏寒,脖子僵硬,小便的顏色忽紅忽白不固定,六腑忽冷忽熱不調和。

組成:

  1.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2.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3.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4.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5.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6.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7.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8.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9.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10.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11.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總結:

起痿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散風寒、祛風除濕、清熱利尿、止咳平喘、止血、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肌肉萎縮無力、雙手握拳無力、雙腿走動無力、飢餓時吃得少、口腔舌頭長瘡、突然產生痰液、突然在睡夢中流口水、身上燥熱、有時會畏寒、脖子僵硬、小便的顏色忽紅忽白不固定、六腑忽冷忽熱不調和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菟絲子(酒洗,煨,爛搗餅,曬乾)2兩5錢,肉蓯蓉(酒浸)2兩,川萆薢2兩,破故紙(酒炒)2兩,胡蘆巴(酒炒)2兩,沙苑蒺藜(微炒)2兩,川牛膝(去皮,酒洗)2兩,川杜仲(酒炒)2兩,防風(酒洗)2兩,甘枸杞子2兩。
上為末,酒煮豬腰子,搗爛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80丸,空心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起痿丹由連翹、防風、荊芥、蔓荊子、羌活、獨活、牡丹皮、梔子、秦艽、麻黃、木香等中藥組成。其中,連翹、防風、荊芥、蔓荊子、羌活、獨活具有祛風散寒的作用;牡丹皮、梔子、秦艽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麻黃、木香具有通絡舒筋的作用。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起到祛風散寒、通絡舒筋的作用,從而改善筋痿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起痿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腹脹等症狀。因此,在服用起痿丹之前,最好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口瘡嘴破口角炎嗜眠症(嗜睡症)忽冷忽熱多痰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起痿丹, 出處:《奇效良方》卷四十五。 組成:連翹、防風、荊芥穗、蔓荊子、羌活、獨活、牡丹皮、山梔仁、秦艽、麻黃(去根)、木香各等分。 主治:筋痿。兩手握固無力,兩腿行動無力,急饑食少,口舌生瘡,忽生痰涎,忽然睡中涎溢,身上躁熱,忽時憎寒,項頸強急,小便赤白不定,六腑忽冷忽熱不調。

起痿丹,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菟絲子(酒洗,煨,爛搗餅,曬乾)2兩5錢,肉蓯蓉(酒浸)2兩,川萆薢2兩,破故紙(酒炒)2兩,胡蘆巴(酒炒)2兩,沙苑蒺藜(微炒)2兩,川牛膝(去皮,酒洗)2兩,川杜仲(酒炒)2兩,防風(酒洗)2兩,甘枸杞子2兩。 主治:腎氣虛憊,腰膝痠痛,行步無力。

起痿丹, 出處:《醫方大成》卷四。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1兩,枸杞子(揀去枝梗)1兩,肉蓯蓉(酒浸,焙乾)1兩,沉香(不見火)1兩,官桂1兩,朱砂(别研)1兩,熟地黃(酒浸,蒸)1兩,母丁香1兩,木香(不見火)1兩,陽起石(火煅)1兩,天雄(炮,去皮臍,或鹿茸亦可)1兩,硫黃1兩,麝香(别研)1兩,膩粉半兩,白丁香(少許)。 主治:腎經虛敗,遂成骨痿,腰腳難舉,日加睏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