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退癰湯

JIE DU TUI Y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會通》卷四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肝經 16%
脾經 15%
胃經 13%
心經 10%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解毒退癰湯

組成:當歸尾、柴胡、防風、牛蒡子、赤芍、梔子、甘草、烏藥、薄荷、木通、山楂、枳殼、桔梗、黃連、連翹

當歸尾:性味甘、辛、溫。入肝、心、肺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柴胡:性味苦、微寒。入肝、膽、少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火、升陽舉陷、和解少陽等功效。

防風:性味辛、甘、溫。入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功效。

牛蒡子:性味甘、苦、涼。入肺、胃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赤芍:性味酸、微苦、涼。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等功效。

梔子:性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等功效。

烏藥:性味辛、苦、溫。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薄荷:性味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木通:性味甘、寒。入腎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山楂:性味酸、甘。入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

枳殼:性味苦、寒。入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桔梗:性味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黃連:性味苦、寒。入心、小腸、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

連翹:性味苦、微寒。入肺、肝、心經。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主治:痘瘡痊癒之時,手足和全身都長滿了毒瘡。

用法:煎服,每日 1 劑,連服 3~5 劑。

注意事項: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傳統服藥法


歸尾、北柴胡、防風、大力子、赤芍、梔仁、甘草、烏藥、薄荷、木通、楂肉、枳殼、桔梗、川連、連翹。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退癰湯由當歸尾、柴胡、防風、牛蒡子、赤芍、梔子、甘草、烏藥、薄荷、木通、山楂、枳殼、桔梗、黃連、連翹等中藥組成。

其中,當歸尾、柴胡、防風、牛蒡子、赤芍、梔子、甘草、烏藥、薄荷、木通、山楂、枳殼、桔梗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這些中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痘瘡收完之際,手足遍身成癰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解毒退癰湯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痤瘡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退癰湯, 出處:《痘疹會通》卷四。 組成:歸尾、北柴胡、防風、大力子、赤芍、梔仁、甘草、烏藥、薄荷、木通、楂肉、枳殼、桔梗、川連、連翹。 主治:痘瘡收完之際,手足遍身成癰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