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風止痛湯

SOU FENG ZHI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探驪集》卷四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7%
膀胱經 14%
腎經 14%
脾經 11%
心經 7%
胃經 6%
膽經 3%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祛濕消腫的中藥介紹

祛濕消腫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具有祛除濕邪、消散腫脹的功效。祛濕消腫的中藥有很多種,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用的中藥:

  1. 蒼術:具有祛濕健脾、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痰飲咳嗽等症。
  2. 茯苓:具有健脾祛濕、利水滲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3. 澤瀉:具有利尿滲濕、清熱化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4. 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祛濕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5. 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清熱消暑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暑濕感冒等症。
  6.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
  7.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
  8.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9. 茵陳:具有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鬱滯引起的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10. 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化痰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脹、泄瀉、水腫、痰飲咳嗽等症。

祛濕消腫的中藥有很多種,具體使用哪種藥物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來決定。在服用中藥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防風3錢,山甲片2錢(炙),川烏頭3錢,獨活4錢,秦艽4錢,威靈仙4錢,明黨參3錢,麻黃3錢,桂枝4錢,皂刺3錢,木瓜3錢,甘草2錢。
水煎,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搜風止痛湯由防風、穿山甲、烏頭、獨活、秦艽、威靈仙、黨參、麻黃、桂枝、皂刺、木瓜、甘草等中藥組成。

  • 防風、穿山甲、烏頭、獨活、秦艽、威靈仙具有祛風止痛、通絡活血的功效,可緩解關節疼痛、腫脹。
  • 黨參、麻黃、桂枝具有補氣、發汗、散寒的功效,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改善症狀。
  • 皂刺、木瓜具有消腫、活血的功效,可緩解關節疼痛、腫脹。
  • 甘草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發汗、散寒的功效,體質虛弱、易出汗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搜風止痛湯,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四。 組成:防風3錢,山甲片2錢(炙),川烏頭3錢,獨活4錢,秦艽4錢,威靈仙4錢,明黨參3錢,麻黃3錢,桂枝4錢,皂刺3錢,木瓜3錢,甘草2錢。 主治:白虎歷節風,先痛後腫,四肢關節相互交替,此輕彼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