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涼解散湯

XIN LIANG JIE S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心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2%
小腸經 7%
膀胱經 5%
三焦經 5%
脾經 5%
心包經 2%
腎經 2%
膽經 2%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脾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辛涼解散湯」:

辛涼解散湯是一首中藥方劑,由薄荷、蟬蛻、牛蒡子、梔子、連翹、桑葉、淡竹葉、荊芥、防風、川貝母、淡豆豉、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辛涼解表的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初期。

方劑組成:

  1. 薄荷:性辛、涼,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等功效。

  2. 蟬蛻:性微寒、味甘,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等功效。

  3.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4.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5. 連翹: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6. 桑葉:性微寒、味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平肝息風、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斂瘡等功效。

  7. 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8.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9.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10.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11.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鹹,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12.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流行性感冒初期。

總結:

辛涼解散湯是一首具有辛涼解表功效的中藥方劑,由薄荷、蟬蛻、牛蒡子、梔子、連翹、桑葉、淡竹葉、荊芥、防風、川貝母、淡豆豉、甘草等藥物組成,主治流行性感冒初期。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淨蟬衣,大力子,焦山梔,大連翹,冬桑葉,淡竹葉,荊芥穗,青防風,象貝母,淡豆豉,生甘草。
嘔,加橘絡、竹茹;瀉,加葛根;衄,加丹皮。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辛涼解散為主,兼以清熱解毒。薄荷、蟬蛻、牛蒡子、梔子、連翹、桑葉、淡竹葉、荊芥、防風、川貝母、淡豆豉等均具有辛涼解散、透表散邪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疫痧初起。甘草可緩和諸藥的辛燥之性,並有和中、生津止渴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涼,有辛散透表之性,故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猩紅熱麻疹皮疹紅疹

相同名稱方劑


辛涼解散湯, 出處:《喉科家訓》卷四。 組成:薄荷葉、淨蟬衣、大力子、焦山梔、大連翹、冬桑葉、淡竹葉、荊芥穗、青防風、象貝母、淡豆豉、生甘草。 主治:疫痧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