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補風

LIANG BU FE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腎經 17%
心經 15%
脾經 10%
肺經 10%
膀胱經 8%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三焦經 2%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涼補風」為中藥方劑,組成包括肉蓯蓉、澤瀉、石菖蒲、菟蕬子、黃耆、川楝子、山茱萸、生地黃。

肉蓯蓉補腎益精,澤瀉利水滲濕,石菖蒲開竅醒神,菟蕬子補腎益肝,黃耆補氣固表,川楝子舒肝理氣,山茱萸固澀收斂,生地黃清熱涼血。

「涼補風」方劑具有清熱涼血、補益肝腎、疏肝理氣、固澀收斂、昇陽化氣等功效。

「涼補風」方劑臨牀應用廣泛,主治功效包括:

  • 心經積熱:指心臟功能亢進,出現心煩、失眠、口渴、小便黃赤等症狀。
  • 思慮過多:指過度思考,導致精神疲勞、耗傷心血。
  • 一切漏精白濁:指精液不自主地流出,呈白色或透明狀。
  • 久則飲食減少:指長期的心經積熱和思慮過多,導致食慾下降,進食量減少。
  • 轉成勞傷:指心經積熱和思慮過多長期得不到緩解,最終導致身體虛弱,出現疲勞、乏力等症狀。
  • 五淋病:指小便時出現疼痛、灼熱、澀痛等症狀。

「涼補風」方劑適用於上述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用量和用法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總結:「涼補風」方劑為中藥方劑,組成為肉蓯蓉、澤瀉、石菖蒲、菟蕬子、黃耆、川楝子、山茱萸、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補益肝腎、疏肝理氣、固澀收斂、昇陽化氣等功效,適用於心經積熱、思慮過多、一切漏精白濁、久則飲食減少、轉成勞傷、五淋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肉蓯蓉(薄切,用酒浸1宿,火焙乾)半兩,澤瀉(切,焙乾)半兩,石菖蒲半兩,菟絲子(用酒浸1宿,研爛,焙乾)半兩,黃耆(火炙,細銼為末)半兩,川楝子(細銼)半兩,山茱萸半兩,熟乾地黃1兩(淨洗,焙乾,為末)。
涼心膈,補元陽。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空心以鹽酒、鹽湯任下;如五淋病,用豆淋酒送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肉蓯蓉、澤瀉、石菖蒲、菟蕬子、黃耆、川楝子、山茱萸、生地黃組成。肉蓯蓉、澤瀉、石菖蒲、菟蕬子、黃耆、川楝子、山茱萸均有滋陰補腎、清心除煩的功效,生地黃有養陰清熱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腎、清心除煩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肺結核前列腺炎尿道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疼痛腹內有腫塊吞咽障礙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補風, 出處:《普濟方》卷十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肉蓯蓉(薄切,用酒浸1宿,火焙乾)半兩,澤瀉(切,焙乾)半兩,石菖蒲半兩,菟絲子(用酒浸1宿,研爛,焙乾)半兩,黃耆(火炙,細銼爲末)半兩,川楝子(細銼)半兩,山茱萸半兩,熟乾地黃1兩(淨洗,焙乾,爲末)。 主治:涼心膈,補元陽。主治:心經積熱,思慮過多,一切漏精白濁,久則飲食減少,轉成勞傷;五淋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