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味防風湯

SHI YI WEI FA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肺經 18%
心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2%
胃經 6%
膀胱經 0%
膽經 0%
大腸經 0%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一味防風湯」

中藥方劑「十一味防風湯」,是由十一味中藥組成,包括:防風、當歸、麻黃、甘草、茯苓、天門冬、附子、生地黃、白朮、山茱萸、黃芩。其中,防風、當歸、麻黃為君藥,甘草、茯苓、天門冬為臣藥,附子、生地黃、白朮、山茱萸、黃芩為佐藥。

方劑組成介紹

  • 防風:辛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辛、苦,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麻黃:性溫,味辛、甘,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天門冬: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附子:性大熱,味辛、甘,歸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功效。
  • 生地黃:性微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苦、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
  • 黃芩:性微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主治功效

十一味防風湯主治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等症狀。中風:中醫術語,指風邪侵襲人體,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包括頭痛、眩暈、抽搐、半身不遂等。發熱無汗:體溫升高,但沒有出汗。肢節煩:四肢關節痠痛不適。腹急痛:腹部劇烈疼痛。大小便不利:小便困難或不通,大便困難或不通。

總結

中藥方劑「十一味防風湯」是由十一味中藥組成,具有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等症狀。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防風3分,當歸3分,麻黃(去節)3分,甘草(炙)3分,茯苓2兩,天門冬(去心)2兩,附子(炮)2兩,乾地黃2兩,白朮2兩,山茱萸2兩,黃芩5分。
大小便不利,加大黃、人參各2分,大棗30個(擘),生薑3兩。
嚼碎。以水9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服7合,每日3次。
忌海藻,菘菜、豬肉、蕪荑、大酢、桃、李、雀肉等。

方劑組成解釋


十一味防風湯由防風、當歸、麻黃、甘草、茯苓、天門冬、附子、生地黃、白朮、山茱萸、黃芩等十一種中藥組成。其中,防風、當歸、麻黃、甘草、茯苓、天門冬、附子、生地黃、白朮、山茱萸均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該方劑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主治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一味防風湯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無尿及少尿不易流汗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十一味防風湯,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深師方》。 組成:防風3分,當歸3分,麻黃(去節)3分,甘草(炙)3分,茯苓2兩,天門冬(去心)2兩,附子(炮)2兩,乾地黃2兩,白朮2兩,山茱萸2兩,黃芩5分。 主治: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