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中癒痛湯

DIAO ZHONG YU T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女科萬金方》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7%
肝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2%
腎經 9%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調中癒痛湯」

「調中癒痛湯」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青皮、紅花、牡丹皮、川牛膝、陳皮、桔梗、甘草、人參、烏藥、香附、蓬莪朮、半夏,主治發受氣、腹內有塊、不時作痛、寒熱。

▍ 青皮: 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紅花: 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 牡丹皮: 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川牛膝: 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人參: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烏藥: 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香附: 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蓬莪朮: 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半夏: 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主治功效: 受氣:受到外邪侵襲而導致身體不適。 腹內有塊:腹部出現腫塊或硬塊。 不時作痛:間歇性疼痛,有時疼痛,有時不痛。 寒熱:發冷發熱,交替出現。

▍ 總結: 「調中癒痛湯」是治療受氣、腹內有塊、不時作痛、寒熱的常用方劑,具有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青皮、紅花、牡丹皮、川牛膝、陳皮、桔梗、甘草、人參、烏藥、香附、蓬莪朮、半夏等組成。青皮、紅花、牡丹皮、川牛膝、陳皮、桔梗、甘草、人參、烏藥、香附、蓬莪朮、半夏均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其中,青皮、紅花、牡丹皮、川牛膝、陳皮、桔梗、甘草、人參、烏藥、香附、蓬莪朮、半夏均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緩解腹痛;青皮、紅花、牡丹皮、川牛膝、陳皮、桔梗、甘草、人參、烏藥、香附、蓬莪朮、半夏均具有化瘀止痛的功效,可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緩解腹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受氣,腹內有塊,不時作痛,寒熱。但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調中癒痛湯,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青皮、紅花、丹皮、牛膝、陳皮、桔梗、甘草、人參、烏藥、香附、蓬朮、半夏。 主治:受氣,腹內有塊,不時作痛,寒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