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蝕肉膏

DA HUANG SHI RO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9%
脾經 11%
肺經 8%
大腸經 8%
胃經 8%
心包經 5%
膽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黃蝕肉膏」

組成:

  • 川芎:活血化瘀
  • 大黃:清熱瀉火
  • 附子:溫裡散寒
  • 黃芩:清熱燥濕
  • 珍珠:滋陰潤燥
  • 白蘞:清熱解毒
  • 雄黃:解毒殺蟲
  • 雌黃:殺蟲解毒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

主治功效:

癰疽,指嚴重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多由細菌引起,表現為紅、腫、熱、痛,可化膿形成膿腫。

藥理作用: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止痛。
  • 大黃:清熱瀉火,通便,解毒。
  • 附子:溫裡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 珍珠: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
  • 白蘞: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斂瘡止痛。
  • 雄黃:解毒殺蟲,清熱解毒,止癢。
  • 雌黃:殺蟲解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燥濕止瀉,解毒。

用法用量:

外用,取適量藥膏塗抹患處,每日數次。

禁忌:

  • pregnant women
  • children under 12 years old
  • skin ulcers

注意事項:

  • 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遵照醫囑服用。
  • 用藥期間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大黃蝕肉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解毒殺蟲、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治療癰疽等疾病。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遵照醫囑服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附子1兩,菵草1兩,芎窮1兩,雄黃(研)1兩,真珠末1兩,白蘞2兩,白蘞2兩,礬石(研)2兩,黃芩2兩,漆頭2兩,蘆茹(末)2兩,雌黃(研)1兩。
上十一味,以豬脂1升4合,微火煎三上下,去滓;下礬石、蘆茹等研者藥,煎成膏。
敷瘡中。須惡肉盡,勿使過也。
方中雄黃、雌黃、礬石下「研」字原脫,據《普濟方》補。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附子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血的功效;珍珠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白蘞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白礬具有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雌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血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黃蝕肉膏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蝕肉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大黃1兩,附子1兩,菵草1兩,川芎1兩,雄黃(研)1兩,真珠末1兩,白蘞2兩,白蘞2兩,礬石(研)2兩,黃芩2兩,漆頭2兩,蘆茹(末)2兩,雌黃(研)1兩。 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