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丸

BA X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5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5%
腎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8%
心經 4%
膀胱經 4%
肝經 4%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八仙丸,顧名思義,是由八味中藥材組成,包括附子、高良薑、蓽茇、砂仁、肉荳蔻、生薑及厚朴。主治功效在於調理脾胃,針對脾胃虛寒、大便腹瀉、腸中疼痛、飲食不消等症狀,發揮溫裡散寒、行氣緩脹、健脾胃等作用。

生薑,性味辛溫,兼具溫中散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蓽茇,具有溫裡溫中、降氣、補陽、止嘔、利尿等功效,對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後泄利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附子,性熱有毒,入肺、腎經,能夠溫裡溫中、增強心臟功能,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補陽、健脾胃等功效,可溫暖脾胃、緩解嘔吐、泄瀉、胃痛等症狀。

厚朴,性溫苦燥,溫中降氣、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舒緩腸胃脹氣、腹瀉等狀況。

肉荳蔻,性溫味辛,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下氣消食等功效;可緩解嘔吐、泄瀉、胃痛等症狀。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改善中焦氣滯、治癒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等症狀。

八仙丸,結合八味中藥材的功效,針對脾胃虛寒、大便腹瀉、腸中疼痛、飲食不消等症狀,提供溫補、理氣、健脾等多方面的調理,緩解不適。

傳統服藥法


肉蓯蓉4兩,牛膝4兩,天麻(去苗)4兩,木瓜(去子,切)4兩(並用好酒浸三日,取出焙乾),當歸(洗,焙)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鹿茸1兩(火燎去毛,塗酥炙),麝香1分(別研)。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八仙丸由附子、高良薑、蓽茇、砂仁、肉荳蔻、生薑、厚朴等七味中藥組成。附子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高良薑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蓽茇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砂仁具有溫中和胃、行氣止痛的功效;肉荳蔻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生薑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八仙丸由以上七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脾胃久冷、大便泄瀉、腸中痛、米谷不化、飲食不進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八仙丸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此外,八仙丸不宜與溫熱性中藥同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氣喘麻痺嗜眠症(嗜睡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胃下垂大腸激擾綜合症噯氣腹瀉身體消瘦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容易健忘噁心反胃頭昏精神不佳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八仙丸,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附子(炮)1兩,高良薑1兩,蓽茇1兩,砂仁1兩,肉豆蔻1兩,生薑3兩,厚朴4兩(薑汁制)。 主治:脾胃久冷,大便泄瀉,腸中痛,米谷不化,飲食不進。

八仙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三。 組成:大棗3個(去核,紙裹巴豆,慢火燒煙盡),天南星(炮)1兩,半夏(洗)半兩,小皂角(炙黃,去皮子)半兩,甘草(炒)半兩,款冬花半兩,白礬(枯)半兩,巴豆7枚,杏仁35個(去皮,炒)。 主治:喘嗽。

八仙丸,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阿魏半兩(面裹煨,面熟爲度),桂心半兩,木香2(3)分,高良薑3分(銼),腽肭臍半兩(酒刷,炙微黃),乾蠍1分(微炒),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主治:盲腸氣。

八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京三棱(煨,銼)1兩,蓬莪朮(煨,銼)1兩,五靈脂1兩,烏梅60枚(和核用),乾漆半兩(炒煙出),巴豆40粒(去皮,不出油,研),木香1分,縮砂100粒(去皮)。 主治:消食化氣,破積聚。主治:心腹脹滿,噫醋惡心。

八仙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肉蓯蓉4兩,牛膝4兩,天麻(去苗)4兩,木瓜(去子,切)4兩(并用好酒浸3日,取出焙乾),當歸(洗,焙)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鹿茸1兩(火燎去毛,塗酥炙),麝香1分(别研)。 主治:元臟氣虛,頭昏面腫,目暗耳鳴,四肢疲倦,步履艱難,肢節麻木,肌體羸瘦,肩背拘急,兩脅脹滿,水谷不消,吃食無味,恍惚多忘,精神不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