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疔丹

BA D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科金鏡賦集解》卷六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心經 28%
脾經 10%
腎經 7%
肺經 7%
大腸經 7%
胃經 7%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拔疔丹」主要成分:

  • 珍珠:具有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等功效。
  • 牛黃: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化痰熄風等功效。
  • 蟾酥: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等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主治功效:

痘疔:痘瘡和疔瘡。痘瘡是是由痘瘡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和皮膚出現丘疹、膿皰、結痂等症狀為特徵。疔瘡是指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由細菌侵入機體引起。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珍珠:味甘、鹹,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鎮靜安神之功效。

牛黃:味苦、甘,性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清肝明目之功效。

蟾酥:味甘、辛、鹹,性寒,入心、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

麝香:味辛、溫,性微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溫經止痛之功效。

巴豆:味苦、辛,性熱,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逐水之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拔疔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主要用於治療痘瘡和疔瘡。拔疔丹由珍珠、牛黃、蟾酥、麝香、巴豆五味藥材組成,珍珠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之效,配合牛黃的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用,蟾酥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而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功,巴豆則有瀉下、通便、逐水之用。五味藥材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可有效治療痘瘡和疔瘡。

傳統服藥法


巴豆霜2錢,乳香(去油)2錢,沒藥(去油)2錢,真蟾酥(酒化開,乳成膏)2錢,明雄2錢,樟冰1錢,露蜂房(陰陽瓦焙存性)1錢,劈朱砂1錢,真輕粉5分,當門子5分。
上藥各為極細末,和勻,以蟾酥膏和杵為丸,如藥珠大,曬乾,瓷瓶密貯任用。
疔瘡腫毒初起磨研;已成已潰,用1粒放瘡上,膿血即撥出;如遇陰疽、對口大症,可用10數粒鋪瘡上。

方劑組成解釋


珍珠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拔毒的功效。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功效。蟾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拔毒的功效。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巴豆具有清熱解毒、通便攻毒的功效。本方以珍珠、牛黃、蟾酥、麝香、巴豆等藥物為主,配伍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拔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痘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拔疔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背部膿瘡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拔疔丹,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馬齒莧。 主治:惡露瘡,痘後起疔。

拔疔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三。 組成:雄黃、朱砂、白芷各等分。 主治:痘疔。

拔疔丹,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組成:蜣螂1個(去頭翅),硇砂5分,白信5分。 主治:疔瘡。

拔疔丹, 出處:《痘科金鏡賦集解》卷六。 組成:珍珠1錢,牛黃5分,蟾酥3分,麝香2分,巴豆霜5分,鐵甲將軍5分。 主治:痘疔。

拔疔丹, 出處:《經驗方》卷上。 組成:乳香5錢(去淨油),蟾酥5錢,白信5錢,沒藥5錢(去淨油),丁香5錢,血竭5錢,麝香1分,斑蝥5錢,膽礬2分,雄黃3分,靈磁石5錢,蓖麻仁30粒。 主治:疔瘡,發背,一切腫毒。

拔疔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 組成:巴豆霜2錢,乳香(去油)2錢,沒藥(去油)2錢,真蟾酥(酒化開,乳成膏)2錢,明雄2錢,樟冰1錢,露蜂房(陰陽瓦焙存性)1錢,劈1錢,朱砂1錢,真輕粉5分,當門子5分。 主治:一切疔瘡、無名腫毒初起,已成已潰,陰疽,對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