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疔膏

BA DI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目屢驗良方》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肝經 18%
脾經 17%
大腸經 12%
心經 10%
胃經 9%
腎經 8%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拔疔膏

主治功效: 疔瘡:指皮膚化膿性疾病,可分為癰、瘡、癤、疽、膿瘡、癘瘡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3.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4.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功效。
  5.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6.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7.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8.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9. **皁刺:**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
  10.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
  11. **蟾酥:**性寒、味甘、辛、鹹,入心、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
  12. **紫花地丁:**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利水消腫的功效。

總結: 拔疔膏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益氣血等功效,可有效治療疔瘡等皮膚化膿性疾病。

傳統服藥法


野菊花1錢5分,山慈姑1錢5分,升麻(瓦炙)1錢5分,血竭1錢5分,天花粉1錢,七葉1枝花,紫花地丁3錢,木耳3錢,皂角刺(各瓦炙)3錢,朱砂(水飛,淨)3錢,川貝母(去心)3錢,知母(瓦炙,或用黃酒煮透,焙乾亦可)3錢,蟾酥3錢(酒化,不見火),生甘草5分,麝香5分,蓖麻子肉1兩(去殼衣,搗爛用)。
上藥除麝香、蟾酥、血竭、蓖麻子 肉、朱砂、生甘草六味,余概用瓦炙存性,同 前藥為極細末,同蓖麻肉搗爛成膏。如乾,加 山東胭脂,如無,麻油亦可。
用時先將銀針刺破疔根,入此膏少許,掩以膏藥1對。周時疔自拔出矣。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菊花、山慈菇、升麻、血竭、天花粉、紫花地丁、木耳、皂刺、硃砂、川貝母、知母、蟾酥、甘草、麝香、蓖麻子等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拔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疔瘡。其中,菊花清肝明目,散風熱;山慈菇清熱解毒,消腫拔毒;升麻清熱解毒,透疹拔毒;血竭活血化瘀,消腫拔毒;天花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木耳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皂刺清熱解毒,消腫拔毒;硃砂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川貝母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知母清熱燥濕,瀉火除煩;蟾酥活血化瘀,消腫拔毒;甘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麝香行氣開竅,活血散瘀;蓖麻子清熱解毒,潤腸通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拔疔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銀朱、荔枝肉、蝸牛、鮮蝦肉。 主治:疔瘡。

拔疔膏,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七集。 組成:去油乳香2錢,去油沒藥2錢,血竭2錢,人言2錢,兒茶2錢,飛淨青黛2錢,蟾酥2錢,象皮(焙燥)2錢,麝香6分,冰片4分。 主治:一切紅絲、蛇頭疔,及諸疽毒。

拔疔膏, 出處:《經目屢驗良方》。 組成:野菊花1錢5分,山慈姑1錢5分,升麻(瓦炙)1錢5分,血竭1錢5分,天花粉1錢,七葉1枝花,紫花地丁3錢,木耳3錢,皂角刺(各瓦炙)3錢,朱砂(水飛,淨)3錢,川貝母(去心)3錢,知母(瓦炙,或用黃酒煮透,焙乾亦可)3錢,蟾酥3錢(酒化,不見火),生甘草5分,麝香5分,蓖麻子肉1兩(去殼衣,搗爛用)。 主治:疔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