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疸丸

ZHANG D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胃經 14%
脾經 12%
肺經 10%
三焦經 9%
大腸經 8%
心經 8%
小腸經 6%
腎經 5%
膀胱經 3%
心包經 2%
膽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茵陳蒿

辛、苦,微寒。歸肝、膽經。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主治濕溫、濕疹、濕瘡,退熱、退黃、縮肝、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濕瘡流水。

梔子

苦、寒。歸心、肺、肝經。清熱瀉火、清熱涼血。主治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

大黃

苦、寒。歸肝、胃、大腸經。清熱瀉火、瀉下、活血化瘀。主治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水腫、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芒硝

苦、鹹,寒。歸肺、胃、大腸經。清熱利尿、瀉火、瀉下。主治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

杏仁

苦、甘,溫。歸肺、大腸經。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

常山

苦、辛,微寒。歸脾、胃經。治瘧、湧吐,驅蟲殺蟲,清熱解毒。主治瘧疾、胸中有痰飲積聚、蛔蟲、糞線蟲、鉤蟲等寄生蟲、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

鱉甲

鹹、甘,寒。歸肝、腎經。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主治陰虛、氣虛、發熱、口渴、盜汗、腰膝痠痛、頭暈目眩、抽搐、痙攣、驚厥、月經不調、產後血虛。

巴豆

辛、苦,溫。歸大腸經。瀉下、驅蟲殺蟲。主治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

淡豆豉

苦、甘,微涼。歸肺、胃經。散風熱、降氣、除煩。主治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

總結

瘴疸丸由茵陳蒿、梔子、大黃、芒硝、杏仁、常山、鱉甲、巴豆、淡豆豉組成,具有清熱利濕、瀉火、瀉下、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治瘧、湧吐、驅蟲殺蟲、清熱瀉火、平肝息風等功效,主治天氣變幻,導致瘴氣、瘧疾、瘟疫等疾病叢生,突然地,黃疸病發作了。

傳統服藥法


茵陳1兩,梔子1兩,大黃1兩,芒消1兩,杏仁6錢,常山4錢,鱉甲4錢,巴豆4錢,豆豉2錢。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或5丸,溫水送下,以吐利為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茵陳蒿、梔子、大黃、芒硝、杏仁、常山、鱉甲、巴豆、淡豆豉等組成。

茵陳蒿、梔子、大黃、芒硝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杏仁、常山、鱉甲、巴豆行氣破結,清熱解毒;淡豆豉清熱解毒,和胃利濕。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瘴疸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茵陳1兩,梔子1兩,大黃1兩,芒消1兩,杏仁6錢,常山4錢,鱉甲4錢,巴豆4錢,豆豉2錢。 主治:天行及瘴瘧疫癧,忽發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