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百補丸

ZI YIN BAI B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4%
肝經 18%
心經 13%
肺經 13%
脾經 7%
胃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滋陰百補丸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補骨脂

補骨脂具有補氣、補陽、補精、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償。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此外,其富含營養成分,能促進能量代謝,增強體力,補充營養,從而補氣。補骨脂還含有生物鹼類物質,可以刺激腸道運動,促進蠕動,止瀉。另外,它性溫,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的作用。

牛膝

牛膝具有多種作用。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作用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牙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杜仲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作用。其補氣作用可幫助提高人體的體力和精力,增強體能;強筋骨作用可促進骨骼發育和生長,增進骨密度與強度,改善骨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補益肝腎作用可強筋骨、安胎,並對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安胎作用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提高懷孕機率,鞏固胎氣,減少流產風險;補腎作用可增強體力和抗疲勞。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作用。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枸杞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作用。它能增強體力,抗癌與抑制腫瘤,並能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的新生和恢復體力。枸杞還含有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可以增強人體體力,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血液循環量,提高能量水平,同時還具有抗疲勞作用。枸杞子可以治療中風眩暈、虛勞、諸見血證、咳嗽血、痿、厥、攣、消癉、傷燥、遺精、赤白濁、腳氣、鶴膝風等。

牡丹皮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作用。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牡丹皮中的植物鞣素、芳香油和皁苷等成分有助於擴張血管、增強血管壁彈性、促進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環、止血,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牡丹皮還能清熱涼血,適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症。

肉蓯蓉

肉蓯蓉是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肉蓯蓉還具有補氣、增強體力、改善貧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筋骨等作用。另外,肉蓯蓉還能益精,助陽、補腎,治男子五勞七傷、陰痿不舉、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溺時赤黃,肝虛、腎虛引起的精力不足和陰莖勃起功能。然而,肉蓯蓉性溫,服用過多會導致上火,因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山藥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作用。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作用。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作用,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山茱萸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作用。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此外,山茱萸富含維生素B系列和鐵元素,有助於生成血紅蛋白和補充血液,改善血虛症狀。山茱萸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加肝組織血流量,改善肝功能,對肝損傷和肝纖維化具有療效。山茱萸也能益精,即增強腎精,改善腎臟功能,增強性功能,達到輕度壯陽補腎作用,對精虛型性功能障礙有輔助治療作用。

熟地黃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作用。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熟地黃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作用。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軟組織細胞的生長,提高骨骼和軟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軟組織的韌性,起到強筋骨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

傳統服藥法


枸杞(甘州)2兩,杜仲(薑炒,斷絲)2兩,當歸(酒洗)2兩,南知母(去毛,酒炒)2兩,生地(酒洗)2兩,熟地(酒洗)2兩,人參(去蘆)2兩,牛膝(酒洗,焙)2兩,乾山藥1兩,山茱萸(去核)1兩,菟絲子(酒煮)1兩,黃柏(酒炒)3兩,瑣陽(酥炙)1兩5,麥冬(去心)1兩,天冬(去心)1兩。
如心神不寧,眩暈惡逆,加菖蒲、茯神、遠志,蓮肉,薑半夏各1兩。
扶陰助陽,健脾胃。
上各制淨,稱足分量,為細末;外將好白朮1斤,去梗,水洗二三次,切成片,水7-8碗,熬至2碗,留汁,再將滓用水5碗,熬至2碗,去滓不用,將前後汁4碗,共熬至2碗半,如稀糊,和前藥末,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鹽湯或鹽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熟地黃、山藥、澤瀉、茯苓、山茱萸、巴戟天、肉蓯蓉、補骨脂、杜仲、蓮鬚、牡丹皮、枸杞子、川牛膝等中藥均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益氣固表的功效。熟地黃、山藥、澤瀉、茯苓、山茱萸、巴戟天、肉蓯蓉、補骨脂、杜仲、蓮鬚、牡丹皮、枸杞子等中藥均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可補益腎精、填精固髓、強筋壯骨。川牛膝具有益氣固表的功效,可固表止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百補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益氣固表的功效,主治腎水不足、筋骨痿弱、腰痛耳鳴、氣虛自汗等症。但該方劑性味甘溫,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此外,該方劑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耳鳴腰骶痛肺結核前列腺炎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男性勃起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百補丸,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香附(酒,醋,鹽,童便四制)1斤,益母草半斤,芍藥3兩,人參2兩,茯苓2兩,元胡2兩,甘草1兩。 主治:婦女虛勞,經水不準,心腹疼痛,尪瘦。

滋陰百補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熟地128兩,山藥128兩,澤瀉128兩,茯苓32兩,山萸肉(炙)32兩,巴戟肉(炙)32兩,蓯蓉(炙)32兩,補骨脂(炒)32兩,杜仲炭32兩,蓮須32兩,丹皮32兩,枸杞子96兩,牛膝64兩。 主治:滋陰益氣,補腎壯陽。主治:腎水不足,筋骨痿弱,腰痛耳鳴,氣虛自汗。

滋陰百補丸,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枸杞(甘州)2兩,杜仲(薑炒,斷絲)2兩,當歸(酒洗)2兩,南知母(去毛,酒炒)2兩,生地(酒洗)2兩,熟地(酒洗)2兩,人參(去蘆)2兩,牛膝(酒洗,焙)2兩,乾山藥1兩,山茱萸(去核)1兩,菟絲子(酒煮)1兩,黃柏(酒炒)3兩,瑣陽(酥炙)1兩5,麥冬(去心)1兩,天冬(去心)1兩。 主治:扶陰助陽,健脾胃。主治:諸虛百損。

滋陰百補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十。 組成:香附子1斤(炒去毛,分四制:酒浸4兩,鹽水浸4兩,醋浸4兩,童便浸4兩,俱炒,焙乾),益母草半斤(端午日採去土),當歸6兩(酒洗),川芎4兩,熟地黃4兩(酒洗),芍藥3兩(炒),白朮4兩,人參2兩,茯苓2兩,玄胡索(炒)2兩,甘草(炙)1兩。 主治:理氣補虛,調經種子。主治:婦人勞傷,血氣不足,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尪羸乏力。

滋陰百補丸, 出處:《活人書》卷三。 組成:熟地5兩,杜仲3兩,牛膝3兩,枸杞子3兩,當歸2兩5錢,茯苓2兩5錢,山萸肉2兩5錢,鹿角膠2兩5錢,人參2兩,黃耆2兩,白朮2兩,白芍2兩,肉蓯蓉2兩,龜闆膠2兩,鎖陽1兩5錢,知母1兩5錢,黃柏1兩5錢,肉桂1兩。 主治:臟腑不和,營衛不調,精神不足,氣血不充,以致形衰色萎,骨軟筋枯,腰膝痠痛,步力艱難,飲食減少,嗜卧懶言,皮寒內熱,精寒陽痿。

滋陰百補丸, 出處:年氏《集驗良方》卷二。 組成:魚鳔1斤(蛤粉炒成珠,極焦爲度),菟絲子(酒煮透,曬乾)4兩,沙菀蒺藜(洗淨,焙)4兩,枸杞子(酒拌,焙)4兩,肉蓯蓉(酒煮透,曬乾)4兩,女貞子(酒浸)4兩,覆盆子(酒浸,去底,焙)4兩,鎖陽(酒浸)4兩,知母(酒浸)4兩,麥門(去心)4兩,遠志肉(甘草水泡,去骨)4兩,當歸身(酒洗)4兩,牛膝(酒浸)4兩,柏子仁(去油)4兩,棗仁(去殼,炒黑)4兩,巴戟(酒浸去骨,焙)4兩,蓮須4兩,芡實(去殼)4兩,丹皮(酒浸,炒)4兩,山萸肉(酒浸蒸,去核)4兩,白茯苓4兩。 主治:養心神,清諸熱,調和血氣,疏肝明目。主治:一切陰虛、腎水不足之證。陰虧熱熾,咳嗽,眩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