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雞膏

CHU J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腎經 17%
脾經 17%
心經 12%
胃經 12%
肺經 10%
膽經 6%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樗雞膏是一味中藥方劑,主要由蜈蚣、葛根、斑蝥、藜蘆、鉛丹、附子、巴豆、豬脂膏等組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葛根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蜈蚣主入肝腎經,既平肝熄風,又能清肝熱、通絡定痛、活血化瘀,蜈蚣性辛、溫、微有毒,入藥後性溫,有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之功,蜈蚣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以及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筋脈拘急等疾病。但毒性劇烈,使用務必謹慎,以防中毒。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癥狀。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癧、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等癥;瘀血腹痛、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風濕痛、神經痛等;牛皮癬、顏面神經麻痹、劇烈頭痛等。斑蝥外用,療效顯著,但應注意其毒性,不可內服。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藜蘆可治療肺熱咳嗽、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瘡瘍腫毒等疾病。但藜蘆有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鉛丹辛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鉛丹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樗雞膏具有風瘡的功效。通常用於治療風瘡。

傳統服藥法


樗雞12枚,蜜蜂12枚,芫青8枚(去翅足,炒),蜈蚣2條(長5寸者,無以野葛代之),斑蝥60枚(去翅足),藜蘆(去蘆頭)1兩,閭茹1兩,鉛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巴豆60粒(去皮),豬脂2斤。
上除豬脂、鉛丹外,銼碎,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煎至半日,濾去滓,綿布絞濾過,再煎,下鉛丹,以柳篦攪令勻,以瓷合盛。
取塗摩瘡上,日3-5次,以愈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樗雞膏由蜈蚣、葛根、斑蝥、藜蘆、鉛丹、附子、巴豆、豬脂膏等多種中藥組成,其中蜈蚣、葛根、斑蝥、藜蘆具有散結消腫的作用,鉛丹、附子、巴豆具有破血逐瘀的作用,豬脂膏具有潤膚止痛的作用。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散結消腫、破血逐瘀、潤膚止痛的作用,從而有效治療瘑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樗雞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組成:樗雞12枚,蜜蜂12枚,芫青8枚(去翅足,炒),蜈蚣2條(長5寸者,無以野葛代之),斑蝥60枚(去翅足),藜蘆(去蘆頭)1兩,(艹閭)茹1兩,鉛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巴豆60粒(去皮),豬脂2斤。 主治: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