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濕湯

QING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5%
肝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1%
腎經 11%
膀胱經 6%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清濕湯 中藥方劑

  • 甘草:性味甘平,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防己: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

總結

  • 中藥方劑「清濕湯」主要成分包括:蒼朮、羌活、防己、白朮、陳皮、薏苡仁、白芍、川芎、澤瀉、茯苓、梔子、神麴、紅花、甘草。

  • 「 清濕湯 」主治功效為:夏季和秋季濕熱交加,導致腰部、後背以及胯骨疼痛,人體感到沉重,萎靡不振。

傳統服藥法


羌活、獨活、防風、澤瀉、薏苡仁、防己、赤芍、黃柏、黃芩、甘草。
小便赤澀或秘,加梔子仁、茵陳、商陸、海金砂、滑石、木通。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清濕湯由蒼朮、羌活、防己、白朮、陳皮、薏苡仁、白芍、川芎、澤瀉、茯苓、梔子、神麴、紅花、甘草等中藥組成。

蒼朮、白朮、陳皮、茯苓、澤瀉、薏苡仁、甘草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可以緩解濕邪困阻脾胃的症狀。

羌活、防己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可以緩解濕邪侵襲關節的症狀。

川芎、白芍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緩解濕邪阻滯經絡的症狀。

梔子、神麴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濕熱蘊蒸的症狀。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緩解濕熱瘀阻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濕湯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濕湯, 出處:《觀聚方要補》卷一引《醫經會解》。 組成:羌活、獨活、防風、澤瀉、薏苡仁、防己、赤芍、黃柏、黃芩、甘草。 主治:表裏濕熱,腰背胯痛,身重倦怠,身如闆夾,腳似沙墜。

清濕湯, 出處:《保命歌括》卷四。 組成:炒柏、蒼朮(米泔浸炒)、羌活、防己、白朮、陳皮、薏苡、白芍(酒炒)、川芎、澤瀉、茯苓、梔仁(炒)、神曲(炒)、紅花(炒)、甘草各等分。 主治:夏秋濕熱,腰背胯痛,身重怠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