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丸

YUAN HU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大腸經 17%
胃經 17%
脾經 14%
腎經 10%
肝經 10%
膀胱經 7%
小腸經 3%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芫花丸,主要成分包括芫花、乾漆、桔梗、藜蘆、檳榔、巴豆,主治功效為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則成反胃,及變爲胃癰。

芫花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

乾漆性平,味辛,歸肝、腎經,具有活血止痛、收斂止血、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接骨續筋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綜合而言,芫花丸中的各味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等功效,共同發揮作用,可有效治療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則成反胃,及變爲胃癰。但由於藜蘆有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因此,使用芫花丸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芫花1兩(熬),大黃1兩,甘遂1兩,黃連1兩,麻黃(去節)1兩,杏仁(去尖皮)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1兩,巴豆50個(去皮心)。
上為末,杏仁、巴豆別搗如膏,合和以蜜為丸,如小豆大。
食前服1丸,日2次。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蘆筍等。

方劑組成解釋


芫花辛散苦泄,能消積化滯,殺蟲止痛;乾漆辛散苦泄,能消積化滯,殺蟲止痛;桔梗辛開苦降,能宣肺利咽,化痰止咳;藜蘆辛苦大寒,能逐痰消積,殺蟲止痛;檳榔辛苦微溫,能行氣消積,殺蟲止痛;巴豆辛熱有毒,能破積消痞,殺蟲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消積化滯,殺蟲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子宮肌瘤肺結核大便秘結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芫花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四十。 組成:芫花(醋浸,瓦炒7次)7分,牽牛(半生半炒)7分。 主治:女人脾元虛憊,水氣腫滿。

芫花丸,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大巴豆2-7粒(去殼),葶藶子、大黃、桂枝、芫花、杏仁各等分。 主治:消水腫。主治:腫滿。

芫花丸,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芫花1兩,大黃2兩半,雄黃2兩半,黃芩1兩。 主治:小兒心下痞,痰癖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

芫花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芫花2兩(銼,搗末),當歸1兩(銼,微炒),硇砂1兩(細研),蓬莪朮3分,桂心半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 主治:産後心腹有積冷,惡血凝滯,致攻心腹,(疒丂)刺痛不可忍。

芫花丸,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芫花(醋制乾)1兩,乾漆(炒令煙盡)半兩,狼牙根半兩,桔梗(炒黃)半兩,藜蘆(炒)半兩,檳榔半兩,巴豆10個(炒微黑黃)。 主治:常服化痰,消堅,殺蟲。主治: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則成反胃,及變爲胃癰。

芫花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一。 組成: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甘遂半兩(煨微黃),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大戟半兩(銼碎,微炒),鬱李仁1兩(酒浸,去皮尖,微炒),海藻1兩(洗去鹹味),桂心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銼,研如膏),巴豆3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細研)。 主治:痰冷癖飲,腹中結聚成塊;亦療大腹水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