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安蛔湯

LI ZHONG AN H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7%
心經 13%
腎經 13%
胃經 13%
肝經 10%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理中安蛔湯

理中安蛔湯是一劑中醫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乾薑、茯苓、烏梅、花椒,主要用於治療蛔厥,手腳冰冷並且嘔吐蛔蟲。

藥方組成

  1.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2. **花椒:**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3.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4. **乾薑:**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5.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6.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固澀收斂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有助於治療腹瀉和便祕;驅蟲殺蟲是指烏梅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常被用於蛔厥腹痛和嘔吐的治療;生津止渴是指烏梅有生津解渴的功效,可改善口渴煩躁的症狀;止咳平喘是指烏梅有斂肺止咳的功效,可治療咳嗽、哮喘等症狀;止血是指烏梅有止血功效,可治療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狀;止瀉是指烏梅能收斂腸道,減少腸道運動,有助於治療腹瀉;止嘔是指烏梅能止嘔,可緩解口乾舌燥、喉嚨痛等症狀,亦可減少嘔吐。

總結

理中安蛔湯是由白朮、花椒、茯苓、乾薑、人參、烏梅組成的一劑中醫方劑,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蛔厥,手腳冰冷並且嘔吐蛔蟲。

傳統服藥法


人參中、白朮中、乾薑上、茯苓中、烏梅3個、花椒。
手足冷,加附子;有嘔,加陳皮。半夏;吐蛔未止,加黃連、苦楝根皮、細辛。
溫扶脾土,去蟲。
加生薑,水煎服。如合丸藥,用烏梅浸爛蒸熟,搗如泥,入前末藥再揭如泥。
每服10丸,米湯吞下。

方劑組成解釋


  •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 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
  • 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
  • 烏梅:具有收斂止汗、生津止渴的功效。
  •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 本方含有烏梅,有收斂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理中安蛔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四。 組成:人參中、白朮中、乾薑上、茯苓中、烏梅3個,花椒。 主治:溫扶脾土,去蟲。主治:蛔厥,手足冷而吐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