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味斷瘧飲

ER SHI SI WEI DUAN NUE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9%
肺經 17%
肝經 13%
心經 9%
大腸經 5%
腎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2%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二十四味斷瘧飲」及其組成藥材介紹

中藥方劑「二十四味斷瘧飲」,其主要成分有常山、草果、檳榔、知母、陳皮、青皮、川芎、枳殼、柴胡、黃芩、荊芥、白芷、人參、紫蘇葉、蒼朮、白朮、半夏、高良薑、茯苓、肉桂、葛根、甘草、杏仁、烏梅,共計24味藥材,具有治瘧、補氣、化痰、除濕等多重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藥材介紹

常山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多種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二十四味斷瘧飲」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治瘧、補氣、化痰、除濕等多重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但它也可以用於治療其他疾病,如感冒、咳嗽、腹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藥方劑的使用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常山(酒炒)、草果、檳榔、知母(酒炒)、陳皮、青皮、川芎、枳殼、柴胡、黃芩、荊芥、白芷、人參、紫蘇、蒼朮、白朮、半夏、良薑、茯苓、桂、葛根、甘草、杏仁、烏梅各等分。
嚼碎。每服1兩,水2盞,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8分,發日早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常山、草果、檳榔、知母、陳皮、青皮、川芎、枳殼、柴胡、黃芩、荊芥、白芷、人參、紫蘇葉、蒼朮、白朮、半夏、高良薑、茯苓、肉桂、葛根、甘草、杏仁、烏梅等二十四味中藥組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二十四味斷瘧飲, 出處:《醫統》卷三十七引《辯疑》。 組成:常山(酒炒)、草果、檳榔、知母(酒炒)、陳皮、青皮、川芎、枳殼、柴胡、黃芩、荊芥、白芷、人參、紫蘇、蒼朮、白朮、半夏、良薑、茯苓、桂、葛根、甘草、杏仁、烏梅各等分。 主治:久瘧、母瘧,邪氣散漫,表裏俱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