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丹

ER YA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三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脾經 23%
肝經 21%
心經 9%
大腸經 7%
胃經 7%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二陽丹 」

白朮

  • 性味:甘、淡,微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應用: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附子

  • 性味:辛、甘,大熱,有毒
  • 歸經:肺、腎經
  • 功效: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應用: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硫磺

  • 性味:溫、辛
  • 歸經:肝、腎、肺經
  •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
  • 應用: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

鹿茸

  • 性味:溫,甘鹹
  • 歸經:腎經
  • 功效: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
  • 應用: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

肉桂

  • 性味:溫,辛甘
  • 歸經:心、肝、腎經
  •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應用: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

陽起石

  • 性味:平,微苦
  • 歸經:腎、脾經
  • 功效:壯陽、止血、清熱解毒
  • 應用:男性性功能障礙問題、傷口出血、便血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 二陽丹 」的主要成分包括白朮、附子、硫磺、鹿茸、肉桂、陽起石,具有腎虛生寒、腰脊疼痛的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與羊肉4兩同蒸爛,研為膏)1兩,桂1兩,硫黃1兩,陽起石1兩,鹿茸1兩,白朮1兩。
補虛逐冷。
上以附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30-50丸,空心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肉桂、硫磺均有溫腎壯陽的功效,陽起石、鹿茸有補腎益精的作用,白朮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壯陽、散寒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陽丹性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二陽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八。 組成:朱砂2兩,人參1兩,白朮1兩,茯苓1兩。 主治:補中益氣,安心鎮驚。主治:心脾不足,五臟虛弱,腰膝疼痛。

二陽丹, 出處:《雞峰》卷十三。 組成:附子(炮,與羊肉4兩同蒸爛,研爲膏)1兩,桂1兩,硫黃1兩,陽起石1兩,鹿茸1兩,白朮1兩。 主治:補虛逐冷。主治:腎虛生寒,腰脊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