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黃浸劑

HUO HUANG JIN J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傷科學》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19%
肝經 15%
肺經 15%
大腸經 7%
心經 3%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藿黃浸劑

藿香浸劑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藿香、黃精、大黃、白礬和醋。它具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炎止痛、止血化瘀和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手足癬、甲癬、濕疹、皮炎、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疾病。

主要成分:

  • 藿香:味辛、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芳香化濕、消暑解表、化濕和胃、止嘔止瀉、解暑益氣、發汗解表、化痰止咳、理氣寬中、祛風除濕、醒腦提神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溫、暑熱、感冒、頭痛、咳嗽、胸悶、腹脹、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 黃精: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具有滋陰補氣、益腎填精、強筋健骨、潤肺止咳、益氣養血、補中益氣、健脾益氣、祛風除濕和補血益氣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腎虛、氣血虛弱、筋骨痠痛、咳嗽咳痰、脾胃虛弱、疲勞乏力、風濕性疾病和貧血等症狀。

  • 大黃:味苦、性寒。歸脾、大腸、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止血和清熱瀉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結或血熱引起的便祕、腹瀉、痢疾、黃疸、吐血、衄血、血尿、瘡瘍腫痛、癰疽疔瘡、水火燙傷等症狀。

  • 白礬:味酸、性涼。歸肺、大腸、脾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 :味酸、性溫。歸肝、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開胃、收斂止血和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腹脹、腹瀉、痢疾、胃痛、食慾不振、皮膚瘙癢、瘡瘍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主治功效:

  • 手足癬:也稱「香港腳」,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感染。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皮、瘙癢、水泡等。藿黃浸劑可以幫助殺滅真菌,緩解症狀。

  • 甲癬:也稱「灰指甲」,是由真菌引起的指甲感染。症狀包括指甲變色、增厚、變形、鬆脫等。藿黃浸劑可以幫助殺滅真菌,恢復指甲的健康。

  •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脫皮、瘙癢等。藿黃浸劑可以幫助緩解症狀,促進皮膚癒合。

  • 皮炎:是一種皮膚炎症,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腫脹、瘙癢等。藿黃浸劑可以幫助緩解症狀,促進皮膚癒合。

  •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腫脹、瘙癢等。藿黃浸劑可以幫助緩解症狀,預防蕁麻疹的發生。

小結:

中藥方劑「藿黃浸劑」是一種複方製劑,具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炎止痛、止血化瘀和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手足癬、甲癬、濕疹、皮炎、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疾病。

傳統服藥法


藿香1兩,黃精4錢,大黃4錢,皂礬4錢,醋1斤。
止癢,殺蟲。
將藥碾碎,入醋中浸泡,每日振蕩數次,5至7天後濾去藥滓即成,盛在砂盆中備用。將患病的手、足浸泡於醋中,根據條件,每日浸泡數10分鐘,累計時間須在24小時以上。
甲癬及病情較重者,浸泡時間須延長。治療期不用皂鹼,甲癬應將病甲削薄後再次浸泡。最好在炎夏季節進行。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性辛、微溫,有芳香化濁、解表和中、開胃止嘔的功效;黃精性甘、平,有補脾益氣、養陰生津的功效;大黃性寒、味苦,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白礬性寒、味鹹,有收斂止汗、解毒生肌的功效;醋性酸、溫,有殺菌消毒、收斂止血的功效。本方以藿香、黃精、大黃、白礬、醋為主要原料,配伍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手足癬及甲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藿黃浸劑,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藿香1兩,黃精4錢,大黃4錢,皂礬4錢,醋1斤。 主治:止癢,殺蟲。主治:手足癬及甲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