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應丸

BAI Y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脾經 19%
肝經 18%
心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膽經 5%
腎經 4%
三焦經 2%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百應丸

整體功效

行氣消積,化痰散結。

主治

年深日近痃癖氣塊,癥癖痛積聚,氣積、滯積、酒食積、五臟停滯不消,小便黃赤,四肢沉困。

百應丸是一味中藥方劑,由大麥、神麴、丁香樹皮、肉桂、延胡索、砂仁、肉荳蔻、三稜、白朮、雄黃、青皮、枳殼、檳榔、代赭石、木香等中藥組成。它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主治年深日近痃癖氣塊,癥癖痛積聚,氣積、滯積、酒食積、五臟停滯不消,小便黃赤,四肢沉困等症狀。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中醫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麥糵(炒)5錢,神曲(炒)5錢,丁皮5錢,桂皮(去粗皮)5錢,玄胡索5錢,縮砂仁5錢,肉豆蔻5錢,京三稜1兩,廣朮(炮)1兩,雄黃(去石)1兩,青皮(去衣)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檳榔1兩,代豬石1兩,木香1兩。
上為細末,消糊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50丸,小腸氣,茴香湯送下;心痛,熱醋送下;產後寒熱腹痛,當歸、紅花湯送下;內外積傷,蔥白湯送下;常服,茶、酒或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大麥、神麴、丁香樹皮、肉桂、延胡索、砂仁、肉荳蔻、三稜、白朮、雄黃、青皮、枳殼、檳榔、代赭石、木香等中藥組成。大麥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神麴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消滯的功效;丁香樹皮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砂仁具有行氣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肉荳蔻具有行氣溫中、燥濕化痰的功效;三稜具有行氣破結、消積散瘀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化痰的功效;青皮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枳殼具有行氣破結、消痰散結的功效;檳榔具有行氣破結、消積化痰的功效;代赭石具有降逆止嘔、平喘化痰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醒脾開胃的功效。

這些中藥合用,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年深日近痃癖氣塊,癥癖痛積聚,氣積、滯積、酒食積、五臟停滯不消,小便黃赤,四肢沉困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應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一二引《經驗秘方》。 組成:麥糵(炒)5錢,神曲(炒)5錢,丁皮5錢,桂皮(去粗皮)5錢,玄胡索5錢,縮砂仁5錢,肉豆蔻5錢,京三棱1兩,廣朮(炮)1兩,雄黃(去石)1兩,青皮(去衣)1兩,枳殼(麸炒,去瓤)1兩,檳榔1兩,代赭石1兩,木香1兩。 主治:年深日近痃癖氣塊,癥癖痛積聚,氣積、滯積、酒食積、五臟停滯不消,小便黃赤,四肢沉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