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拓枳殼湯

LIN TUO ZHI K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7%
腎經 7%
膽經 5%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淋拓枳殼湯」,主要成分是:枳殼、苦參、莽草、甘草、細辛、藁本、白芷、黃耆、白礬,主要針對背部發炎、疼痛,並伴有膿瘡腫脹的症狀。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莽草:解毒、消炎、止血、活血化瘀、散瘀止痛。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藁本: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總結:「淋拓枳殼湯」為背部發炎、疼痛,並伴有膿瘡腫脹的治療藥劑,由九種中藥材組合而成,各味藥材針對不同的症狀發揮作用,共同達到消炎止痛、化膿散結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枳殼2兩,苦參2兩,莽草2兩,甘草2兩,水葒2兩,細辛2兩,藁本2兩,白芷2兩,黃耆2兩,白礬1兩。
抽風毒。
上銼細,拌令勻,分作三貼。
每貼以水5升,加蔥白5莖,煎至3升,濾去滓,於避風處用軟帛乘熱醮藥水淋拓患處,以水冷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枳殼、苦參、莽草、甘草、細辛、藁本、白芷、黃耆、白礬等中藥組成。枳殼、苦參、莽草、甘草、細辛、藁本、白芷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的功效,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背部膿瘡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淋拓枳殼湯,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枳殼2兩,苦參2兩,莽草2兩,甘草2兩,水荭2兩,細辛2兩,藁本2兩,白芷2兩,黃耆2兩,白礬1兩。 主治:抽風毒。主治:發背反惡毒瘡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