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散

YU J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6%
胃經 16%
肺經 12%
心經 8%
膽經 7%
腎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鬱金散介紹

鬱金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鬱金、蒼朮、川芎、厚朴、烏藥、青皮、莪朮、草果、延胡索、檳榔、沒藥、香附、五靈脂、牽牛子、丁香、木香、巴豆、沉香等,具有胃脹、腹脹的功效。

各藥材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草果: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沒藥:性溫味苦,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 牽牛子:味苦、性寒,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功效。
  • 烏藥:性溫、味辛、苦,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延胡索:性辛、溫,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 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等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鬱金散總結

鬱金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胃脹、腹脹的功效。鬱金散由多種中藥組成,每種中藥具有不同的功效。鬱金散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胃脹、腹脹、消化不良等。鬱金散是一種有效的治療胃脹、腹脹的中藥方劑。

傳統服藥法


鬱金1兩,瞿麥1兩,生乾地黃1兩,車前葉1兩,滑石1兩,川芒消1兩。
上為粗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愈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鬱金散由鬱金、蒼朮、川芎、厚朴、烏藥、青皮、莪朮、草果、延胡索、檳榔、沒藥、香附、五靈脂、牽牛子、丁香、木香、巴豆、沉香等中藥組成。鬱金、蒼朮、川芎、厚朴、烏藥、青皮、莪朮、草果、延胡索、檳榔、沒藥、香附、五靈脂、牽牛子、丁香、木香、巴豆、沉香等中藥均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因此鬱金散可以有效緩解氣痛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鬱金散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服用鬱金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腳氣病大便秘結結膜炎癲狂狂躁夜盲膀胱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白喉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鬱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川鬱金1分,槐花1分,甘草(炒)1分。 主治:一切熱毒痢,下血不止。

鬱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二。 組成:鬱金半兩,南星半兩,白附子半兩,大半夏半兩。 主治:滯頤,不問脾虛驚熱。

鬱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五。 組成:生乾地黃、鬱金、蒲黃各等分。 主治:血淋。心頭煩,水道中澀痛,小腸積熱,尿血出者。

鬱金散,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四。 組成:鬱金1枚(甘草1分,水半碗、煮乾,去甘草,切片,焙乾,爲細末),真腦子(炒)半錢。 主治:斑痘始有白皰,忽搐入腹,漸作紫黑色,無膿,日夜叫,煩亂者。

鬱金散, 出處:《理瀹》。 組成:鬱金5錢,蒼朮2錢,川芎2錢,厚朴2錢,烏藥2錢,青皮2錢,莪朮2錢,草果2錢,玄胡2錢,檳榔2錢,沒藥(去油)2錢,香附(生熟各半)2錢,靈脂(生熟各半)2錢,黑醜頭末2錢,白醜頭末(皆生熟各半)2錢,丁香1錢,木香1錢,巴霜1錢,沉香5分(一方有黃連)。 主治:氣痛。

鬱金散, 出處:《理瀹》。 組成:鬱金5錢,蒼朮3錢,香附(生炒各半)3錢,烏藥3錢,青皮3錢,陳皮3錢,撫芎3錢,當歸2錢,紫蘇2錢,廣藿香2錢,制厚朴2錢,細辛2錢,良薑2錢,白胡椒2錢,川椒2錢,菖蒲2錢,杏仁2錢,白芥子2錢,草蔻仁2錢,白芷2錢,半夏(制)2錢,枳殼2錢,延胡(醋炒)2錢,靈脂(生炒各半)2錢,羌活2錢,益智仁2錢,砂仁2錢,木瓜2錢,牙皂2錢,蓽茇2錢,甘松2錢,山柰2錢,木香2錢,丁香2錢,檀香2錢,降香2錢,大茴2錢,雄黃2錢,莪朮2錢,檳榔2錢,官桂2錢,吳萸2錢,乾薑2錢,乳香(去油)2錢,沒藥(去油)2錢,黑醜頭末(生熟各半)2錢,白醜頭末(生熟各半)2錢,巴霜1錢。 主治: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