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益氣湯

JIA JIAN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7%
胃經 11%
肝經 10%
腎經 9%
心經 8%
大腸經 8%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膽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加味益氣湯

加味益氣湯是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固表、行氣、止瀉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腹瀉、便溏等症狀。

組成: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安神益智、活血、提高抗病力、增強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凝固、降低血壓緩解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滲濕、止汗、止瀉的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消食化積、燥濕、止痛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抗炎、抗菌、降血壓等功效。
  • 白芍:性寒、味酸,歸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清熱涼血等功效。
  • 升麻:性微寒、味辛、苦,歸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心、肺、脾經,具有補氣、清熱解毒、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 地榆:性寒、味苦、甘,歸肝、腎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罌粟殼: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止瀉、止血、鎮痛、鎮靜等功效。

功效:

加味益氣湯具有補氣、固表、行氣、止瀉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腹瀉、便溏等症狀。

用法:

加味益氣湯一般以湯劑口服,每日1劑,分2-3次服。

禁忌:

陰虛火旺、大便乾燥者忌用。

總結:

加味益氣湯是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固表、行氣、止瀉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腹瀉、便溏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5分,人參5分,白朮1錢,陳皮1錢,當歸7分,白芍藥1錢,升麻3分,甘草(炙)3分,澤瀉5分,砂仁5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地榆5分,御米殼(醋炒)3分。
上銼一劑。
水2盞,煎至8分,濾去滓,空心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人參、白朮、陳皮、當歸、白芍、升麻、甘草、澤瀉、砂仁、木香、白荳蔻、地榆、罌粟殼等中藥組成。黃耆、人參、白朮、陳皮、當歸、白芍、升麻、甘草均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澤瀉、砂仁、木香、白荳蔻、地榆、罌粟殼均具有和中止痢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和中止痢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麻痺嗜眠症(嗜睡症)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益氣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黃耆(蜜炒)1錢,人參1錢,白朮(去蘆)1錢,陳皮1錢,當歸1錢,升麻5分,柴胡5分,木香5分,香附7分,青皮(去瓤)7分,川芎7分,桂枝3分,甘草3分。 主治:氣虛麻木。

加減益氣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黃耆5分,人參5分,白朮1錢,陳皮1錢,當歸7分,白芍藥1錢,升麻3分,甘草(炙)3分,澤瀉5分,砂仁5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地榆5分,禦米殼(醋炒)3分。 主治:痢疾日久不癒,不能起床虛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